“太孙请说。”
“无论多么周密的安排,多么完美的计划,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去执行,去推动,无异于空中楼阁,镜中花,水中月。”
“所以有了周密的安排,完美的计划,就需要有合适的人去执行,去推动,是实现。”
朱瞻基再次清了清嗓子,心说今天说话太多了,嗓子都干了,爷爷也不赏我一杯茶喝,真小气。
“那太孙以为,通运河,修公路,所用之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杨士奇追问道。
“通运河,修公路,所用之人,具备的条件,有很多。
但核心点是,不畏强权,能干事肯干事;有权但不滥用权;
遇事善变通,又敢直言上奏,还要真心愿意为老百姓办事。”
朱瞻基朗声回答。
“太孙所言甚是,可是上哪找这样的人呢?这简直就是个完人啊!”
杨溥上前一步,认真的问道。
“小子,你不会告诉我,是于谦吧?”
太子朱高炽忍不住插话道。
心说小子你牛啊,今天整这么一出,连老子都蒙在鼓里,害的老子沉默了半天,都插不上话。
“对,我推选的人,就是于谦。”
朱瞻基毫不犹豫的承认。
此话一出,三杨皆惊,齐声问:
“于谦是何人?”
朱棣知道于谦,老和尚姚广孝曾评价过于谦。
原话是‘俊伟之器,治国安邦之大才!皇上得此子,胜得百万雄兵!请皇上善待之!’。
朱棣也早已猜到朱瞻基的人选是于谦。
否则小兔崽子不会让于谦把一千万两银子全部拉走。
“于谦是朕派往河北抗旱救灾的钦差,目前乃一介草民,尚无官职。”
朱棣说道。
“或许诸位大人对于谦很陌生,有所质疑,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