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老二是该就藩了,总在京都不是个事儿啊……
再等几日,我会再次下旨,让老二老三去属地就藩。
“爷爷,既然于谦有这么好的赈灾法子,孙儿提议这赈灾的差事,就让于谦负责吧。”
朱瞻基对于谦的认知和了解,绝对超过所有人,毕竟史书上的记载一清二楚,分分钟就能知晓。
“嗯,就按你说的办。
于谦接旨,朕任命你为此次赈灾钦差,凡涉及赈灾事宜,你全权负责,再赐你临机专断权,遇到阻力,可随时给朕上密折。
至于赈灾银两,找太孙要。”
朱棣说完,一甩手走了,大孙子的《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还要好好抄写啊,写一遍不行么,非要让写三遍,哎,都是钱闹的啊……
众人都陆续离开了鸡鸣寺。
唯独于谦紧紧跟着朱瞻基,不停的询问朱瞻基如何筹钱。
其实朱瞻基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钱。
从汉王府偷走了黄金十万两,白银五十万两,玉石翡翠若干,古玩字画若干。
按照大明朝黄金和白银的兑换比例,一两黄金,可兑换八两银子。
十万两黄金,就是八十万两银子,加上现有的五十万两银子,就有一百三十万两银子了,基本够赈灾一期开销了。
玉石翡翠,古玩字画,润大发超市早已经估算出价格,可售卖二百万两金子,折合成白银就是一千六百万两。
所以朱瞻基现在不缺钱。
但朱瞻基无法把这些钱直接拿出来使用。
那些个言官御使要是知道自己一下子凭空拿出这么多钱,还不跳起脚上折子弹劾自己,甚至连带着太子爷也一起弹劾。
二叔和三叔,绝对会落井下石,跟着煽风点火。
想想那场面,就让人后怕。
所以,朱瞻基要想办法把润大发超市的钱,光明正大的洗出来,让天下所有人,都知道这些钱,是太孙明明白白的赚取的。
至于太孙为何能在短短几天赚取那么多钱,那是因为人家有个当皇帝的爷爷,有个当太子的爹。
这就是朱瞻基为何要煞费苦心的向朱棣索要一系列东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