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杞和顾唯吃完饭就往南京赶,路上问了孙璐关于上门挂水服务的事情,孙璐在电话里也不说有,也不说没有,只是一个劲地夸施杞。
两人回家把行李放下就约着直接去了王英瑶所在的地方,在城东。
施杞快到王英瑶家里时,孙璐才给上确切的答复:找到了上门挂水的护士。
安护家政公司是没有这项业务的,他们之前也没有想到做这个,施杞这一提醒,孙璐和老板都乐开了花。
南京一共有九百多万的人口,六十岁以上的人就占到了近两百万。很多老年人去医院都是直接去抢救室的待遇,这是约定成俗的事情,并不是进医院的老年人病的程度严重。
只是因为他们的年纪大,无论得了什么病,医院都觉得得在抢救室里才稳妥。
老年人似乎总是在脆弱的边缘,随时会需要抢救,也随时会遇上死亡。
除此之外,医院还会要求老年人从头到脚的检查一遍,心电图,ct,大生化等等,总之是从头到脚,从血液到皮囊,心肝脾肺肾,那都先让仪器过一遍才算。老人们需要爬上爬下,取号排队,光是做完这些检查已经消耗很多的时间和力气,还要等所有的检查结果出现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诊治。
若是对于偶尔陌生的病症还好,可大部分的老人都很熟悉自己的身体,他们需要检查,但往往不需要从头到脚这么多的检查。而每个医院的检查,相隔时间超过一周的检查,医院都不认。
就好比王英瑶这样的,就是进医院挂同样的药水还要再从头到尾地检查一遍,医生才能给开药。
太折腾了。
输液也不是一次就能痊愈的,至少都要两三天。可老人去一次医院都很不容易,他们的体力和脑力和都在退化,有的甚至看不懂医院里如今的挂号程序,以为缴费后就成功挂号,殊不知很多医院还要到楼层里扫码后才叫成功。
他们是最容易生病的群体,但他们又是最怕去医院的那批人。
但有了上门的医护就不同了。
“你让王英瑶的家人带着她这几天的病历单去市第一医院,我找的那的一个护士,开了药回家给你挂。”
孙璐找的护士正准备下班,就在急诊里等着,她陪着王英瑶的外孙女去挂号,然后直接找了医生说明情况,交了费就提着药水出来了。
“那明天还要挂我再来拿?”王英瑶的外孙女问道。
药水里有营养液也有抗生素,医院一次只能开一天的量。
“不用,你到时候医保卡给我,我下班了给你带去。”她问孙璐怎么和护士说的,怎么收费的时候,孙璐说
,这是安护家政护士上门服务的第一单,权当是流程的尝试和摸索,包人家来回交通,给人家吃个饭就行了。
他们提回家的药水有很多袋,有头孢,有氯化钾,也有葡萄糖和维生素c。
护士在客厅里熟练地配药,王英瑶的外孙女搬了个不锈钢的衣帽架放在床边,护士将配好的药液袋挂上。整个过程里王英瑶都和之前描述的时候一样,她大部分时间都闭着眼睛,好像有睡不够的觉。
“营养不够没有劲。”
顾唯看了一圈道。
“那除了挂水还要吃些什么啊?”
一个个头不高的老人拿着纸和笔走进房间,眼巴巴地看着说话的顾唯。这是王英瑶的大女儿。
顾唯的眼神落在一旁的白色瓶子上,那瓶子圆柱体的,直径很大,有四五瓶叠着放着,上面写着三个金黄色的字“蛋白粉”。
“这个可以吃,再补充点维生素。”
施杞看着这白色的瓶子,应该是江宇送来的,他们出院时候拿的蛋白粉是蓝色的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