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家伯母来了!”
“哎!实在是对不住!我们也是才听说这事,都没赶上亲家的葬礼,你别见怪才好!”
“不怪你们,是我们想着不让大家破费,才没通知,悄悄的把人送走了。”
现在世道艰难,如果风光大葬的话,要花不少东西,所以当时就没通知杨大嫂。
现在葬礼都办完了,他们还想着过两天就去通知杨大嫂回家一趟,来给爹娘和大哥一家烧炷香。
没想到还没去通知呢,杨大嫂就得知消息,赶过来了。
“没想到还是让你们破费了!”
罗二哥说着有些不好意思,他没想到小妹带了这么多东西来。
和杨母两手空空,只带着几个菜饼子作为干粮去刘家不同,杨大嫂带了很多东西过来。
一条腊肉、一只腊鱼、十斤红薯、半背篓的青菜、半背篓的野菜。
还有两件永年和永林穿小的衣服,可以拿来的给罗家的几个孩子穿。
现在布料稀缺,旧衣服稀罕着呢,如果不是要留给娘家几个侄子、侄女,杨大嫂早就裁剪下来,做鞋子、袜子这些小玩意了。
虽然这些东西在天灾之前可能不值什么钱,但是在现在来说,就是一笔巨款,多少人为了一两个红薯打破了头。
杨大嫂给这么多东西,除了补偿父母和大哥一家的葬礼,也想补贴罗大哥唯一剩下的孩子,罗信。
这个道理罗二哥也明白,所以把东西都收下了。
孩子还小,才十二岁,不能独立生存,还得有人看顾着些,她又无法带侄子去杨家抚养,只能跟着罗二哥这个叔叔。
作为小姑,只能在物质上补贴罗二哥家一些,让他们家日子好过些,能多照顾一下侄子。
“一家人说这话!作为亲闺女和女婿,这是他们应该做的事,要是不闻不问那才是狼心狗肺呢!”
这边的风俗,岳父岳母死了,作为女婿是需要出出血的,要承担的东西,并不比儿子少。
所以杨大嫂带这么多东西回娘家,是杨母同意了的,如果杨母反对,杨大嫂也带不回来。
虽然带这么多东西过来,是她自己乐意,但是罗二哥这么说,还是让杨母高兴。
罗家人就是这点好,知分寸,不贪心,好相处。
当初她可是打听了好久,才给大儿子定下了这门婚事,如今看来确实没错。
杨大嫂也和杨大哥一家、杨珊一家相处得很好,很有长嫂的风度。
因为尸体都已经火化完成,拿坛子装了,准备等到天气暖和一些,再去挖个地方埋了。
倒是没有太多事情要办,只是需要烧几炷香,给死者磕头,就算完了。
如今这个世道,在别人家留饭是非常不礼貌的,毕竟谁家也没有多余的粮食来招待客人。
就算是在罗家,杨家一行人也是不准备留饭的,再说罗家也没有地方给她们这一群人睡。
所以趁着天还没黑下来,大家就告辞了,最舍不得的是杨大嫂。
交代罗二哥,等埋骨灰的时候,一定要通知她来。
还嘱咐罗二哥多看顾罗信一些,世道艰难,收留这么大的一个孩子,她怕二嫂有意见。
在杨大嫂依依不舍的目光下,大家从上河村离开。
新年过去没多久,就到了永年娶媳妇的日子,和王家的亲事是早就定下了的。
二月二龙抬头,找了村里看日子的老人看过,今年的二月二宜嫁娶,永年的婚事就定在这天。
这天早上,王妙早早的被她娘从被子里拽出来,困得不行。
她昨天晚上是和已经出嫁的姐姐一起睡的,两人聊到很晚才睡下,还没睡几个时辰呢。
王妙的姐姐王巧,也是嫁在村里,回娘家都不用一刻钟的时间,方便得很。
知道小妹要嫁人了,昨天晚上就过来给娘家帮忙了。
王母就是看不得她们这懒散样,太不像话了。
“都给我打起精神来!今天是什么日子你们不知道吗?一个个这个死样子,让来结亲的人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