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这可怎么办啊?”
儿媳妇张氏,看着宋大伯的尸体,问宋大伯母。
宋大伯母一时半会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沉默了一会,才说到:
“挪到别的屋子去吧,这么冷的天,一时半会也臭不了,等天气好点了,就一把火烧了吧。”
话刚说完,眼泪也流了下来。
对于宋大伯的离去,宋大伯母的心情有些复杂。
悲伤肯定是悲伤的,但是悲伤中又夹杂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庆幸。
老头子生病的这几年,她可谓是心力交瘁。
既要顾着家里,又要照顾宋大伯,还要担心家里的银钱。
儿子被抓去后,她的心也仿佛空了一块,整日里麻木的活着。
儿媳妇张氏是个不顶事的,连天赐都顾不好。
以前还有来弟帮她,现在来弟也不来了。
天越来越冷,家里的东西也越来越少,可以预见以后的日子是多么艰难。
现在老头子去了,宋大伯母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感。
比起活着受罪,有时候死亡也是一种解脱。
话说两头,寒潮来的时候,宋家老宅因为没有提前住到地窖里去,一片兵荒马乱。
“老头子,老头子?你怎么样?你说句话呀!”
宋母摇晃着宋父的手臂,着急的问。
“还…还咳咳咳,死不了…咳咳…”
宋父费力睁开眼睛,艰难的说完,又开始闭目养神。
看着宋父虚弱的模样,再看看儿子儿媳们忙前忙后的收拾东西,都没来瞧一眼。
宋母不禁悲从中来。
对两个儿媳哭诉:“老大媳妇、老三媳妇,你们去给你们爹煮个药啊!”
家里的伤寒药还剩下一些,只能先这样给宋父煮着了。
“娘,我正忙着收拾屋子呢,你知道小宝认被子,就要睡他以前的,不收拾好,今晚该睡不着了。”
孙云头也不抬,继续收拾卧室去了。
“娘,我和孩子他爹在收拾吃食下来呢,等会冻结实了,就拿不下来了,家里的粮食是越发少了,多一点是一点。”
宋大嫂说完,又哆哆嗦嗦的跑到地窖入口去接应宋大哥和老三。
兄弟俩用斧头把卧室的房门劈了,冒着被冻住的风险抢救家里的物资。
毕竟这年头物资太珍贵了,如果没有食物、衣物和取暖的东西,在下面也是冻死饿死的命。
想到这里,两家人都在后悔为什么没有提前搬下来。
至于为什么没有提前搬下来,原因可就复杂了。
宋家老宅地窖的格局和杨珊家是一样的,都是一房一厨两卫的格局。
卧室都是把火炕分为三个小房间。
原本计划是宋大嫂带着小女儿宋丽丽睡一间,宋大哥带着儿子宋文生睡一间,剩下一间给宋父宋母老两口。
但是村里通知搬下来住后,老两口死活要带着老三和老三媳妇一起下来住。
如果不是地方实在不够,宋母甚至连宋小凤都想带下来。
当初为了省钱,省功夫,老三家只挖了储物的地窖。
宋大嫂当然不同意,这分都分家了,又一起住算怎么回事。
本来就只有三间小卧室,公公婆婆和老三两口子分别占去一间后,自家不是得四口人挤在一个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