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杨大哥提前说过,方大夫看到三人脸上的疹子还是吓了一跳,让大家都散开,并告诫可能传染。
让三人来到一个空闲、封闭的屋子才开始认真查看病情。
仔细问过他们,三人都说没有发痒、发烧头痛、没有感到疲惫,啥感觉都没有。
这些和水痘、天花的症状都对不上啊?
方大夫不禁纳闷,疹子和这两种病很像啊,咋一点症状没有?
百思不得其解,方大夫准备回去再好好翻一下医书。
临走前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建议把他们隔离起来。
最好是回家去,每个人一个房间,分开隔离,随时注意会不会发生什么病变。
如果有事,第一时间来找他,他马上过来。
因为连病情都没瞧出来,方大夫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出诊费都没收。
不禁让杨珊刮目相看,看来方大夫也没有掉钱眼里嘛。
方大夫的医术还是毋庸置疑的,平时有什么毛病找他开几贴药,也就好了。
虽然对于村里人来说,诊费和药费算不上太亲民,但是因为效果好,大家还是爱找他。
不然这又贵,效果又差,早混不下去了。
这次遇到杨珊,算是他倒霉,这个草药杨珊之前也没听说过。
让人家白跑一趟,杨母过意不去,拿了一小兜烤花生,让方大夫带走了。
方大夫走后,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杨珊带着两个孩子,忧心忡忡的跟着宋河走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多伤心。
到家后,把两个孩子空闲的那间房收拾出来,用做隔离房。
两个孩子没成亲之前,都准备一起睡了,这样可以少烧一个炕,他们的房间就空了一个出来。
虽然宋河不需要真隔离,但是样子还是需要摆出来的。
就怕别人听说了,有那不怕染病,又爱看热闹的上门来看望。
杨珊不知道的是,现在村里关于他们几家的谣言都满天飞了。
杨六婶去找了她的好朋友刘大娘唠嗑,她们两个人,随便扔出一个,那威力都是杠杠的。
更别说两人凑在一起,那绝对是一加一大于二。
两人对过一手消息后,就各自去串门子了。
一传十,十传百。
现在村里大半人都知道,村长家的老二和女婿,还有铁牛娃子,都染上绝症啦,搞不好要死人的。
还有人信誓旦旦的说,她是亲眼看见铁牛被抬进家门的。
都没多少气啦,脸色青白的哟,怕是不好哦。
要是铁牛知道了得骂人,他明明是大摇大摆的走进家门的好吗。
宋大嫂去串门也听到消息了,犹豫着回家告诉了宋父宋母。
宋父听到后沉默了好一会,没有说啥。
“爹,要不我们带点东西,去看看老二两口子?”
宋大哥忐忑的问,毕竟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以前这个家里就他和二弟能顶事。
“去什么去,老大不许去,染上病了怎么办,他既然都和爹娘断亲了,你还认他做兄弟干什么,人家还不稀罕呢”
宋母把宋大哥呵斥了一顿,宋大嫂也扯了扯丈夫的衣袖,示意他别说话。
最后宋父还是叹息一声说:“那就别过去了吧!”
宋河几人在家足不出户的隔离,三天过去,几家人都该吃吃,该喝喝,脸上也不见悲伤。
可把一些人急坏了,这咋一点动静都没有呢。
大夫也不请,白事也没办,不是说昏迷不醒了吗?其他人也没听说染上病。
今天他们终于找到求知欲最旺盛的刘大娘,让她去杨珊家坐坐,打听打听。
刘大娘考虑了一番,咬牙答应了,杨家其他人也没听说传染啊,应该没事吧?
本来杨六婶也准备来的,被杨六叔严厉镇压了。
只有刘大娘,老头子已经不在了,儿女又管不着她,潇洒得很。
吃过午饭,刘大娘拎着一个篮子,里面放着两个鸡蛋、一把青菜,都是大家凑的。
现在这年景,带两个鸡蛋过来是非常有诚意了。
不少人家天天干野菜红薯粥,还大半都是汤,身上都没啥力气了。
青菜太少了,根本不够吃。
刘大娘还罕见的拽着一块手帕,要是杨珊脸色不对,她就把口鼻捂住,放下篮子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