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铺在东大街上,那一片很多铺子,大家来镇上买东西多是去那边。
和杨大哥的老实不同,杨二哥是个极有主意的,人又机灵。
当年村里几个小伙子来镇上找活干,刚好粮铺的掌柜新进了一批粮食,需要人搬货,几个人就去了。
杨二哥嘴巴甜,会来事,很快就从守仓库的老头那知道,粮铺里原来的临时工回家照顾生病的老父亲去了,现在粮铺里缺一个临时工。
知道了这个消息,杨二哥更是积极表现,勤勤恳恳。
终于,搬完这一批货,只有他留了下来,在粮铺里当上了临时工。
其他人搬完粮食,就被徐掌柜给打发走了。有的人回家去了,有的人继续去码头扛大包。
要说也是杨二哥运气好,徐掌柜的这个粮铺是祖上传下来的,地里位置好,在繁华的东大街。
铺子面积也不小,靠街的一面是铺子,后面还带一个小院子,住下一家人绰绰有余。
到了徐掌柜这只有一个独女,两口子不知道喝过多少药,用了多少偏方,想尽了办法,还是没能再怀上一个。
徐掌柜和媳妇感情好,也没想着去纳妾,最后接受了只有一个闺女这个事实。
开始物色女婿的人选来,刚好这时候杨二哥,进入了他的视线,觉得这小伙子不错,
为人诚恳,又机灵,有眼力劲,连名字都和他的粮铺那么搭配,杨有粮,多好一名字。
徐掌柜的独女,徐芳芳偷偷见过杨二哥一面后,觉得对方相貌堂堂,形容俊美,遂答应了这门亲事。
就这样,杨二哥从地里刨食的农家汉子,变成了半个城里人。
虽然算不得入赘,但是却约定第一个男孩是要姓徐的,现在两人有一儿一女。
儿子徐永斌,今年7岁多了,女儿杨思去年2月份才生的,杨珊穿过来时,杨母正好去参加了她的满月酒。
两人到时粮铺还没关门,还有人来买米,杨二哥还在招呼着。
“二哥,最近生意好啊!”,远远的杨珊就开始打招呼。
“你们咋来了?快到后面坐,你嫂子在院子里呢”
“你们先去,我等会就过来!” ,边说边忙着给客人称米去了。
两人进了后院,看到杨二嫂徐氏正在一颗葡萄架下逗女儿,儿子永斌则在院子里玩。
“珊珊来啦!真是稀客呀!”
杨二嫂看到两人指了指院子里的石凳,说道:“这边坐,这边坐”
“宋河也来啦!好久不见了哈,你回来这么久都没怎么见过,我们最近也好久没回去了”
徐母听到动静,从从厨房洗了一盘子枇杷出来。
“婶子,快别忙活了,我们坐一会就走”宋河客气道
“那哪行啊!来了肯定得留下吃饭,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赶亲戚出门呢,没有这样待客的”
“听婶子的啊,今晚你们就在这住下了,房间也有空的,就当是自己家了”
徐母擦了擦手上的水,又对杨珊说道:“珊珊,你们可不能走了啊,你二哥家你还客气啥”
“听婶子的,我们就在这赖着不走了”,杨珊着笑说
“巴不得你们别走呢”
接着又对杨二嫂说道:“芳芳,你好好招待客人,我去喊你爹回来啊”
“知道啦,知道啦”杨二嫂不耐烦。
徐母摘下围裙,出门去了。
“我爹去街边找人唠嗑去了,还要一会才回来呢,你们吃枇杷,这枇杷是我二姑家拿来的,甜得很”
“那可要好好尝尝”杨珊说着拿起一个枇杷
“永斌,小姑来啦,还记不记得小姑呀?”
杨珊对着院子里玩木头人的永斌说
“还记得啊,浩浩和谦谦来了吗?”
永斌抬头,眨巴着大眼睛问杨珊
“浩浩和谦谦没有来哦,下次小姑带他们来和你玩好不好?”
“好吧,那还要好久”
永斌一脸失望的低下头,又去研究他的木头人了。
不一会,杨二哥过来了。
进来问道:“怎么来镇上了,有啥事情吗?需要帮忙吗?需要帮忙就和二哥说”
“没啥事,就是采了一点药材拿去县里卖”,宋河含糊到。
“是啊,从县里回来正好来看看你们”,杨珊接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