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两人决定去买两套最常见的,轻薄、便宜的男装,等卖完灵芝回来就换下来,放到空间,找机会烧掉。
用胭脂和假胡子给两人装扮上,再抹些草木灰,易容的话就只能到这里了,又没有什么人皮面具之类的。
就算有,用人皮杨珊也觉得恶心,而且这个方法也太残忍。
商量到时候说话特意改变音色,最后等李家的人走后,他们再回去。
第二天,由宋河去和船上的管事接触,宋河高高大大的看着就不好惹,武力值又高。
最后不只带来了管事,原来李家的小儿子也在这艘船里。
这次他们运送的货物很重要,也是为了锻炼小儿子,李家主这次让小儿子亲自跟船。
李家小儿子,李烨,正在为祖母六十大寿的礼物发愁呢,这不,瞌睡来了送枕头。
听说有上好的紫灵芝,要亲自来看,还带上了船上唯一的老大夫。
杨珊在一艘租来的小船里等他们,提前把灵芝从空间里拿出来。
经过老大夫的鉴定,这确实是品质上好的野生紫灵芝,而且还是药效最好的时候摘下来的,保存的也很好。
李公子果然大为高兴,一挥手,四株灵芝给了杨珊他们两万两银子。
两万两银子啊,这什么概念,县城里一个带院子的铺子都不会超过五百两,简直是发了。
还说以后有好东西也可以来找他,不过杨珊没有放在心上,毕竟李家在江南,路途遥远,这种大家公子又不常出远门,去哪里找他哦。
这应该是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不过杨珊没有想到世事无常,他们还有再见的一天。
有了这一笔巨款,接下来的两天,杨珊和宋河就是买买买。
粮食、盐、棉花,这些量大的生活必需品,他们都是分批次,每次乔装打扮,从码头上不同的行商那里买的。
怕一次性买多了,引起注意,银子的来源也不好解释。
最后他们在县城里又停留了五天,买了一万多斤粮食,都是稻米;
五百多斤盐,再多的一时半会买不到了,只能下次找机会。
棉花也买了几百斤,还是特意用袋子装好,压结实放到空间,不然太占地方了。
布匹又买了不少,皮毛也买了一些,等宋河去打猎再硝制皮毛太慢了。
现在有了钱,杨珊的思维都和以前不一样了,不再是能省则省的想法了,更加珍视时间了。
还到处逛了逛,买了不少种子,各种蔬菜种子和粮食种子,买了几十斤。
还给家里每个人买了礼物,可谓是满载而归。
银子也花去了一大半,不过一切都是值得的,就怕有了银子也买不到东西。
不过遗憾的是没有买到煤炭,这个必须要囤积一些,倒是打听了一些零星的消息,别的地方有的卖。
但是东山县这边靠近南边,平常冬天气候并不寒冷,加上森林资源丰富,大家都是烧的柴火。
煤炭在这边并没有什么市场,很少会有商人千里迢迢运过来。
考虑到家里确实该添一头牛了,平时没有牛车很不方便,马上也要春耕了,需要用牛。
现在有了余钱,决定买一头牛回去,顺便买个牛车套上,回去就不用找车行的人了,驾自己的牛车回去。
买了一头3岁左右的黄牛和一个板车,两人踏上归程。
这时候李家的船早就开出去两天了,这次是运气好,碰上李家的船,灵芝卖了个好价钱。
明年如果灵芝还长的话,过来可能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倒是可以考虑卖给白家或者唐家。
回去也是一路顺利,清早出发,下午就到镇上了。
现在继续回去,到家的时间太晚了,夜路也不安全。
加上还有杨二哥家的礼物还没拿给他,两人准备在镇山住一晚。
也没有去麻烦杨二哥,还是找了一家客栈住,客栈还有专门放牛和牛车的地方,就是得加钱。
去客栈安置好牛,去房间里洗漱一下,换了一套衣服。两人才往杨二哥那里去。
毕竟古代可没有柏油路,都是泥土路,官道为了平坦,还特意铺了黄沙。
可真是雨天一路泥泞,晴天满路沙尘。
两人在大太阳天走了一路,可想而知衣服上有多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