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农闲时候,家里有牛的人家用牛车,或者驴车在附近拉人
这和杨珊他们坐杨六叔家的牛车,去赶集差不多。
也算不上什么正经车行,就是名头叫着好听。
去县城比较远,很少有人跑这条路线,毕竟古代出远门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不知道什么时候路边冒出个土匪出来,你就得脱层皮,搞不好命都丢了。
杨珊他们到处打听,终于有个大叔愿意去县城,不过价格比较贵,要二两银子。
二两银子就二两银子。
就这样,杨珊他们终于不用走路了,这走路到县城,天黑都走不到,得露宿野外了。
“叔,您经常走这条路不?”,杨珊问道
“一个月走个两回左右,也不多”
大叔一边用一根细竹子驱赶牛,一边回答。
“到县城要多久哇?”
“三个多时辰,天黑能到”
“哦哦,能到就行”
“叔,你们赶车一个月能赚多少?”
“不多,就赚个糊口钱,没办法,种地没钱啊”
“听说这条路线比较危险,为啥呀?”
“去县城的路了嘛,大家都觉得是有钱人走的,喜欢有打劫的”
“那叔你就不怕?”
“怕啊,怎么不怕,我有两个儿子了嘛,都要娶媳妇了,没得办法哟”
“是这样啊!那都不容易哟”
“是了嘛”
大叔说完,又扬起竹子,开始驱赶牛。
宋河默默观察着周围,天热,时不时擦擦汗。
“你看出个啥来没?”,杨珊没话找话
“口不渴啊?话这么多”,宋河回击,
“算了,话不投机半句多”
杨珊开始闭目养神起来
大叔在一旁听了笑,心里默默的感叹:现在的年轻人哟!
运气还不错,这一路都很顺利,没有什么意外。
不过,等到了县城,也已经戊时以后了,天已经黑下来了。
两人付了剩余的车资后,便和大叔分开了,大叔他们应该有合作的旅馆。
这样想来,二两银子的车资也不算贵,毕竟一来一回要花两天时间,还有住宿花销,还是高风险。
只能说赚点钱真不容易,杨珊不得不感叹两人的运气好,找到了灵芝。
不然以这个挣钱的速度和难度,怕是囤积不了多少物资。
宋河以前也是到过县城的,熟门熟路的带着杨珊去了一家以前去的客栈。
明天起来再去打听收药的行情。
一夜无话,第二天两人早早就起来了。
到大堂下面,一人要了一碗粥和两个饼子吃起来,昨天的10个鸡蛋早就吃完了,还分了一个鸡蛋和一把炒米给赶车的大叔。
花了5文钱给店小二,两人也打听到了自己想要的消息。
这县城一共有两家比较大的药铺,第一个就是白家的药堂。
白家世代行医,口碑非常不错,收药材的价格给的也比较公道。
但必须是好药材,很多人卖药材,都喜欢去白家药铺
第二个呢,就是唐家的药铺,唐家主要是做药材生意,虽然也有大夫,但是大夫的水平是比不上白家的。
唐家是好药材、次品的药材都收,但是次品的药材价格压得很低。
其他都是零星的小药铺,不成气候。
小二还偷偷告诉他们,如果有好药材,想卖出高价,可以去码头碰碰运气。
要是遇到愿意买的商人,价格都是很高的
毕竟商人们走南闯北的,难免受伤,对于好药材都是不吝啬的,毕竟谁不惜命呢,有钱人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