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时候仿佛所有时间都被放慢了。
这里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手机。
村民们每天最大的娱乐,就是在中午吃完饭以后,趁着太阳大,在村口聊聊天。
再过天,雪下来了,愿意出门的人就更少了。
邵嫣然现在每天都想跟着邵景同去山上玩。
家里的柴火都够烧到明年开春了,天天就只剩下玩了。
但是她哥老是以要去深处下套子抓野兔为由拒绝带她一起去。
“你都去了这么多天了,连个野鸡毛都没带回来,还不如带我去玩呢。”
下了雪以后,女孩子就很少上山了,要是踩空或者迷路的话可不是闹着玩的。
“嘿,你这个小丫头。”
被妹妹说到痛处,邵景同抓住邵嫣然的丸子头使劲揉搓。
这还是前几天,秦津津来家里的时候教给邵嫣然的。
这个时候长头发的大家基本上都是扎两个麻花辫放在两边。
但是冬天的时候衣服穿得厚重,编头发也变得艰难起来。
两个肩膀被棉花顶起来,辫子放在两边也不好看了。
三个女知青来找邵嫣然玩的时候,都是整整齐齐的丸子头。
头发不会碰到衣服,感觉更加干净清爽。
邵嫣然看了非常羡慕,一个劲的叫秦津津她们教她。
最后秦津津不仅教了邵嫣然扎丸子头,还教了她用家里的筷子挽发髻。
“用筷子不太好,不过这几天你去山上可以找一块木头,然后自己做一根两头尖的发簪。”
还讲了以前女子和男子成年的时候需要戴簪子和带发冠的事情。
“对啊,以前的男人送女人发簪就是要处对象的意思。”
这个刘红岩也知道,不过她说的是男女之情,而且现在人很少用发簪了,都是用头绳。
“我知道发簪,以前我们镇上的地主家里也搜出来好多,而且人家不是这样的一根,是好几根,还有金的银的,都雕着花,还吊着小珠子呢。”
一边给邵嫣然演示几种簪头发的方法,让她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
一边给她们科普发簪的种类,步摇、发钗、簪子、发冠,等等等等。
上辈子秦津津也算是一个汉服爱好者,还入坑过一阵子的簪娘。
虽然没能做出好看的发饰,但是理论知识可是一点都不差。
一边说着还不过瘾,找邵嫣然拿到铅笔和纸,还简单的画出一个轮廓来给她们讲解。
画出几个有印象的首饰样式,讲解它们的名称和朝代。
“津津,怎么感觉你什么都知道啊?”
三个女孩子都听得津津有味,这样好看的首饰有哪个女孩子会不喜欢呢?
糟了,讲得太起劲,忘了这个时候知道这个的人很少了。
“这些吗?只是我喜欢,就去图书馆找了好多资料,而且博物馆里面也有很多的首饰展览出来啊。”
刘红岩苦恼的挠挠头。
“是啊,以前在家的时候我也经常去故宫博物院,但是都很少去看那些展品,只一个劲的逛园子去了。”
四个女孩都笑起来,然后约好要是去北京的话,一定叫上刘红岩一起去看看故宫展览的好看的首饰。
这几天邵嫣然一直想要上山就是想去找一块木头给自己做一个簪子。
“咱们家那么多的柴火,随便捡一块就够你做好几个插在头上了,干啥非得去山上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