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乡下这么多年,以前跟家里的哥哥们关系都很好。
但是时间久了,经常不见面,联系也是越来越少。
温红玉都觉得自己要是不给家里写信的话,他们都巴不得忘了乡下还有她这个女儿或者妹妹。
这么想着,她赶紧回到房间去。
今年不回去过年,但是少了的生活费得要回来。
之前自己走的时候,爸妈就说了,以后每个月会给打五块钱的生活费。
今年已经少打了两个月的了,必须让他们补上。
之前他们说是因为哥哥娶媳妇家里欠了钱,所以要断几个月的生活费,后面会补上。
要是不给的话,她就要给厂里的其他人和接到的妇联写信了。
当初他们家里不让没有工作的儿子去下乡,而是让女儿去,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
虽然这个时候很多人家都是这样,但是妇联也不是不管的。
毕竟女人能顶半边天的口号不是白喊的。
怀着气愤和委屈,在村长离开以后,温红玉回到了房间开始给家里写信。
她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就跟家里闹翻。
毕竟现在他们隔着千山万水,而自己还需要他们给钱。
就算是真的把这件事情捅出去,让他们被指指点点,或者是失去工作,对自己来说也没有半点好处。
甚至他们没有了经济来源以后就更有理由不给自己钱了。
而且现在他们对自己的放弃才刚刚开始,她不能表现得太激进。
于是只是在信里面提了一下。
下乡之前妇联的张大妈对她很关心,她会在过年之前给张大妈送一些山货。
还有厂子里张书记的老婆在她下乡之前送了她一双鞋子,她也要送一份。
其实她已经下乡好几年了,现在来维持关系有些晚了。
不过还好以前她每次回家探亲的时候也会去这两家拜年。
因为这两个人都是领导,父母为了讨好关系也会把自己带回家的土特产拿去送给他们。
所以因为今年自己不回去过年没办法送礼,就寄给他们也能说通。
不过她可不会把东西都寄到家里让父母去帮忙给了。
从现在开始,这两家人的礼物,她的是她的,家里的是家里的。
就算不在城里了,也不能失去城里所有的关系。
温红玉在这里算计着自己的未来,刘红岩和张清则是有些怅然若失的坐在炕上。
他们也想回家过年啊,但是因为是新来的知青,所以没有探亲假。
看着她们失落的样子,秦津津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只能拿起自己的毛衣开始请教张清。
算了,今天就舍命陪君子,先不看书了,专心织毛衣吧。
张清被秦津津这么打岔了一下,也开始专心教她。
既然都没办法回家了,那么给父母哥哥准备的毛衣就一定得好好用心了。
还拉着刘红岩一起用工,一定要织一件最好看的毛衣。
本来在伤心中的刘红岩赶紧求饶。
“清清,我是真的织不了毛衣,我就跟津津学织围巾吧,给我爸妈一人织一条围巾。”
刘红岩不断求饶,赶紧放下自己织了十几排的毛衣,开始跟张清请教织围巾。
三个人一起做手工,总算是把两个人不能回家的愁思给冲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