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怕你不成!”钱玄朝着后面说了几句,就一马当先,跟了上去,却是被汤皖及时拉住,直到汤皖嘱咐完,才冲向湖边亭子。
其他《星火》成员见势,也都齐齐跟在钱玄身后,“杀气腾腾”的奔向湖边亭子。
湖边亭子此时已经很热闹了,有一个名为“读书社”的社团,正在讨论最新一期的《新年轻》上的一篇文章,正是胡氏直的《文学改良刍议》。
“旧文不废,如何立新文?”
“这篇文章说的字字正中要害!!”
“岂止是要害啊,这就是旧文的病,病!!”
学生们正在忘我的讨论着,浑然不觉保皇党和复古派的人已经走到了亭子前,刚好把在场的所有人的发言悉数入耳。
“咳咳!!”
辜教授清了清嗓子,这才让“读书社”的成员意识到有人,连忙看向亭子口,便发现一众老先生正怒目盯着看过来。
于是,立刻惊慌失措的爬起来,收拾好手里的《新年轻》,齐齐行礼道:
“先生好!”
老先生们虽是心里气的不行,但还是低头回礼,辜教授看向学生们,说道:
“可否借此地一用?”
因为是学生们先来的,即使是老先生们,年龄资历老,也要守规矩,讲究个先来后到。
“先生尽可使用!!”学生恭敬说道。
“谢谢!”辜教授感谢道,而后带头走入亭子,坐在左边,余着皆紧邻落座,不发一言,等着《星火》的到来。
学生们有些懵,互相看了看,皆是一头雾水,不过被老先生们盯着难受,收拾好几本《新年轻》,准备开溜,换个地方继续讨论。
“这位同学,可否借你这本《新年轻》一用?”凰坎教授突然说道。
“这”读书社的学生们犹豫着,因为想在首都买一本《新年轻》实在事太难了,就这仅有的几本还都是找人借的,剩下的都是社员凑钱买的一本。
主要是首都的《新年轻》杂志都是人肉从沪市背回来的,而且火车票贵,数量又少,价格自然就高。
“那我买了可以么?”凰坎教授又征求道,见学生们不太情愿,刚好待会又要用,总不能回家去取吧,岂不是黄菜都凉了。
“那好吧!”学生闻言道。
见学生们已经答应,辜教授冲着亭子外的下人,招手,吩咐道:
“三儿,付账!”
“辜教授,我来付就行!”凰坎教授道。
“不用,一本书我还是付的起的!”辜教授不以为然道,作为保皇党和复古派的大佬,有着最高的月工资280大洋,自然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