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电局门口蹲着一个卖报刊的大爷,摊子上有几份最近的报纸和一些过期的杂志、小人书,这个年代看都已经旧了。
林静给了他两分钱,“大爷,这些书我买不起,就在你这翻翻可以吗?”
大爷挑起眼珠子看了她一眼,在摊子上看书不买的人多着,毕竟这年头谁家的钱都来得不容易,杂志、小人书这种东西翻翻一下就看完了,不给钱买,谁也说不出个好歹来。
翻出一份旧报纸来,“这个给你,就当你买了。”
林静没有接,“我不买报纸,就是想翻翻这几本杂志。”
“你爱翻就翻,报纸你拿着,我不白收你的钱。”大爷也很固执,若不是家里也穷,他也不会要这两分钱。
林静很快的翻阅了几本杂志的大概内容取向,选出几本与自己文路契合的将投稿地址抄了下来。
卖旧杂志的大爷挑了挑眉头,“你想投稿?”
林静点了点头,“是的,听说发表了能有稿费,我想试试。”
大爷没有因为她看起来有些稚嫩而嘲笑她,搜出几份旧报纸,指着其中一个框框道:“这些地方你也可以试试,要是连载的应该更好。”
林静看着他。
大爷也看着她,“两分钱一份,三分钱两份。”
新报纸五分钱一份,旧报纸三分钱一斤,大爷你当我是肥羊吗?
“不行,太贵了。”
“你再多拿些,便宜点卖你。”大爷坚持,又加了几本杂志。
最后,林静给了钱,要了几份报纸和旧杂志,不是她不想继续翻,是怕再翻要花更多钱。
进邮电局买了三个信封和邮票,林静将自己写的东西分别寄给三个杂志社。
住处不确定,跟柜面的人打好招呼,会信的地址就写邮电局。
她年纪轻、说话甜,不算多大的事情里面的柜员爽快的答应了。
这个时候的报刊杂志有限,能够投稿的地方也有限,就算没有发表,她也准备用积分兑换出钱解现在的燃眉之急。
只是积分一共只增加了两次,赚钱的门路至今还没有想好,炮灰改命的道路还在漫漫长远。
出了邮电局,林静独自去卫生院换药。
八零年代的小镇道路狭小,哪怕是主道都只有仅容纳一辆汽车通行的宽度,两辆车相遇就会堵上。
不过镇上的汽车都还是稀罕物,连红绿灯都还没有,两车相遇的情况极少。
自行车倒是有,这年头能有一辆自行车绝对是件可以骄傲的事情,那响亮的铃声在街道上颇有一种划破寂静的感觉。
街道边的店铺多是狭小的自建房一楼门面,针头线脑、粮油米面、糖果点心,还有各种七七八八的东西都混杂在一起,房屋间隔太近日照不足,大白天都必须开着灯,否则黑漆漆的。
大部分店铺的店名都是红漆或者黑漆手写的,放将来看,很有一种怀旧的感觉,现在看却都是崭新的。
与乡下农村相比,就是让人向往的天堂。
只是这天堂的商机,林静一时半会还没有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