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前段时间自己四处求船,杨倓就想骂娘,家里有这么一支庞大舰队自己还跑去求别人的,这不是抱着金饭碗要饭吗?
如此大的事裴蕴那个老混蛋竟不提醒自己,眼睁睁看着自己跑去丢丑。
朝中这群老东西果然没一个靠得住的。
来楷答道:“这些年来陛下南征北战,战船也损失不少,剩下的都在长江口堆着呢,那是陛下的舰队,他老人家不发话其他人也不敢乱打主意啊。”
杨倓又问道:“小朱航和翔螭舟还在不在?”
来楷说道:“当然在,那可是陛下和娘娘的座舰,折了谁也不能折了它俩啊。”
杨倓摸着下巴暗自思忖道:“看来大隋的家底还是挺丰厚的嘛,小朱航和翔螭舟拆了的话,不知能否打造一艘郑和宝船?”
小朱航和翔螭舟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确实气派,但比起远洋航行的郑和宝船就差远了,而且小朱航和翔螭舟没有动力系统,只能靠纤夫来拉,这是杨倓说什么也接受不了的。
至于重新打造,杨倓倒是想,但是造船对木料好像有严格要求,需要晾晒一定的年份才行,不知真的假的。
特么的,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等等,当年杨广的舰队是怎么造的?
记得好像是大业元年三月三十日,大运河开挖的同时,杨广命当时的黄门侍郎王弘下江南督造龙川,大业元年八月王弘便上书说龙船督造完毕,满打满算五个月时间,王弘是怎么打造出上万艘战舰的?
看来大隋人才济济啊。
杨倓看了眼这位考生的名字,吴俊轩,庐陵泰和人士。
将这个名字默默记在心里,开始看其他试卷。
后面的试卷没什么出彩的了,基本都是减赋税,免徭役之类老生常谈的问题。
这是中肯之言,但赋税减了钱从何来,拿什么维持朝廷的运转,没一个人写。
都特么是砖家啊。
二百多份试卷全部看完,三名阅卷官又商讨片刻,杨倓力排众议将吴俊轩列为第一。
理由很简单,其他人都是空谈,唯有此人比较务实,知道将资源利用起来赚取更多的资源。
第二则是名叫云阳的南康考生,就是建议杨广下罪己诏的那位,提出的方法虽然不太能让人接受,但也算提出方法了不是。
官员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将问题扔给上司就不管了,朝廷招你为官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制造问题的。
第三则是名叫全敬的临川郡考生,建议朝廷封赏拉拢少数民族,鼓励汉人与周边的少数民族通婚,逐渐实现民族融合。
这个建议就很中肯了,冯盎不就是汉人与俚人通婚的结晶吗?
剩下的考生以成绩排名,这次二百七十六名考生全招。
至于招来怎么安置,杨倓暂时没想那么远,但肯定有用武之地,别的不说,楚国数郡十几县都缺官员,来护儿的行动若是成功,梁国那边也会出现很大的官员缺口,这群考生可都是自己的门生。
为避免考生等的着急,杨倓三人连夜排好名次,早晨就开始在府外放榜,考生接到消息纷纷赶来郡府,不一会门外就围满了人。
大隋科举的知名度并不高,考生对于能否高中也没有明清时期那么大的执念,考上没惊喜,落榜也无所谓,心态稳定的很。
这么早赶来也只不过是好奇自己的成绩而已,毕竟考都考了。
郡守府外立着三块公告栏那样的大木板,见考生到的差不多了来楷才施施然的出府,带人挤进人群将一张大红纸贴在公告栏上。
考生定睛看去,只见红纸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字迹,前面是排名,后面是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