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燕军来说,他们现在要面对的就是淮安军和京师兵马的两面夹攻,压力不可谓不大!
被朱棣留下统领这些燕军的,是他麾下郑亨和陈圭两员武将。
他们在当初接到命令留下之时,其实就知道自己这些人已经彻底成为了弃子。
但是为了还留在北平城中的妻儿,郑亨和陈圭不得不放弃主动逃离的打算,组织燕军列阵迎敌。
因为,他们收到的最后一条军令就是,不计代价削弱朝廷的兵马……
至于原因,他们不知道,也不想去猜。
他们知道,大概率今日这一战,将会是他们此生最后一战了。
如今剩下的燕军虽然总数还有十一二万,但实际上其中真正精锐已经所剩无几。
一部分跟随朱高煦和朱能去了九江府,而另一部分则跟着朱棣已经回到了长江北岸。
剩下的这些燕军中,绝大部分人其实已经没有了太多的战心。
特别是当他们得知,燕王朱棣其实已经不在营中的时候,这些燕军士兵的士气更是降到了冰点。
在这种情况下,陈圭和郑亨动用了督战队,以强势的手段当场砍杀了上百名骚乱的士兵,才终于勉强组成了一个战阵。
朱允炆在率军出城后并没有立即进攻,而是就在城外摆开阵势,配合着远处淮安军的进军速度,朝着燕军逼迫过去。
燕军分拆成了两部分,分别由陈圭和郑亨统领,分头迎战京师和淮安兵马。
而迎战朱允炆的是郑亨率领的六万燕军,兵马数量与京师基本上持平。
面对京营兵马,郑亨摆出了一个中规中矩的雁行阵。
用手中不多的骑兵,作为了全军的两翼,他打算先利用手中的骑兵来冲散京师兵马的阵型,然后再大军压上趁乱冲杀。
然而,等到两翼一共三千多的骑兵率先投入战场之后,郑亨却发现他失算了。
京师兵马居然组成了严密的重甲长枪阵,让他派出的骑兵,不仅没有能冲散京师兵马的阵型,反而被撞得头破血流。
短短的一次接触,骑兵就损失了超过三分之一。
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现在的燕军已经不是当初的燕军……
而现在的京师兵马在经历过了血与火的洗礼后,其精锐程度已经直追当初的燕军。
一方是士气低落,斗志消沉,而另一方却是士气高昂,战意勃发。
所以,燕军屡试不爽的骑兵两翼突破战术,在京师兵马面前,这一次却根本没有占到一丝的便宜。
当骑兵无奈退下之后,郑亨又将手中的三千多名弓箭手全部推到了阵前,想用密集的弓箭再度尝试打乱京师兵马的阵型。
郑亨作为老将,十分的明白一个道理。
在以步军为主的两军对阵之时,哪一方的阵型先乱,哪一方就注定会失败。
所以,郑亨所有做的一切事情,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定要将京师兵马的的阵型打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