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帝这一次南巡,最大的发现就是,英宗迁都北方之后,对南方的压制力小了,让甄家在南方的势力有点压不住了,周允不怕甄家,是周允不是皇帝,不需要考虑内乱的后果,可以直接喊打喊杀,但是他是皇帝要为国家负责,很多事情就需要徐徐图之。他都觉得,安平郡王要是处理这些事,应该会比他干脆,先杀后治。
先把这些不稳定因素清理了,哪怕引起内乱也在所不惜,然后再集中治理内政。可惜他不知道的是,如果安平郡王继位,整治官场的手段过于酷烈,导致的可不是内乱这么简单,甚至因为内乱,引起了外敌入侵,最后堂堂大周居然要违背祖训,送女和亲,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也正是为此,大周的国力下降,后五世而亡。
正统帝就要平和的多,他要的是把斗争约束在朝堂,尽量不要涉足百姓,也算是一个好皇帝。
而这时,我们的周瑶在干什么呢,这人带着新来的两个玩伴,一起出去玩了,原因是苏妙玉说金陵附近有个蟠香寺,香火很旺,里面的静安师太精演先天神数,乃是有德之人,而且还有一个叫邢岫烟的小姑娘借住在寺里。静安师太应该是个女尼吧,一个女尼住在寺里,是不是有点别扭,而且里面还有女眷。好好的自己家不住干嘛借宿在寺庙里,不都是赶路或者遭贬谪的人才会临时寄居在寺庙里吗。
而薛宝钗却告诉她,“这寺庙也不全是给和尚住的,女尼也是可以住的,如果比丘尼多的十方丛林道场,也是可以称作寺的。至于借住在女尼寺庙里,一般就是家里遭了突变,家业尽丧,给寺里干点活或者叫一点租金,临时租住。但是像蟠香寺借宿的这些人又不一样,她们有好多就是这金陵附近的女孩子,家里为了省一口粮食,就把孩子送到寺里,给寺里干活,接受寺里的养育和教导,有佛缘的就加强佛法教育,没有佛缘的就加强世俗教育,等以后她们成家了,自然就成了寺里的新香客。”
这叫人才投资吧,大规模招生,一部分留校当老师和研究员,一部分推向社会,凭借一份香火情,牢牢的把这些毕业生绑在自己的战车上,通过校友捐献,获得发展壮大的资本。牛逼,原来所谓的非营利性私立高校的办学融资手段,是从这里学的。
但是苏妙玉听薛宝钗把蟠香寺收容女孩子的大德行为说的如此世俗功利,心下非常不满。毕竟苏妙玉可是一个曾经随时准备出家的人,而且她心目中的师傅就是蟠香寺的静安师太。听到薛宝钗如此诋毁蟠香寺,当即就反驳道,“薛妹妹此言差矣,这天下轻视女孩者甚多,这蟠香寺给了这些女孩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而且还教给她们在世上存活的手段。哪里有你说的那么不堪。”
对于苏妙玉的话,周瑶是不相信的,因为周瑶感觉苏妙玉就是在带着滤镜看人,她觉得静安师太这些人都是普救众生的大圣人,自然容不得一点诋毁。所以就直接开口问道,“那些与佛有缘的家境和与佛无缘的家境有区别吗?”
薛宝钗现在也知道自己的靠山是周瑶,别说苏妙玉只是一个义女,她就算是嫡女,也万万比不上周瑶的,至于苏妙玉也许会有个封号,郡主是不可能了,撑死是个县主,自己完全不带怕的。自己当然应该配合自己靠山的话,“当然有了,那些与佛有缘的多是贫苦人家的孩子,而且相貌也一般,与佛无缘的孩子要么就是家境还可以,是交了一点点房租住在这里一起上学的,要么就是家境贫寒,但是相貌出众的。”
这话一出,周瑶大致也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苏妙玉有心反驳,但是薛宝钗说的还真是实情,即便是有几个特例,也不能说明什么。周瑶直接就说道,“我猜猜啊,是不是那些家境贫寒,相貌出众的基本上都给人为妾了?”
“回公主,这个,我没统计过,不过大部分也确实如此,几乎每年都有给人做妾的。而且这些人因为有多年同窗之情,相互交往也不怎么看对方是妻是妾,隔三差五的就会组织小规模聚会,有的时候蟠香寺还会组织一次全员参加的大法会。”
周瑶是越听越佩服蟠香寺的手段,家境贫寒就说明,她们凭借自身的实力很难嫁到富裕人家去,而长相出众就可以借助蟠香寺的名声到高门为妾,到时候,一些小有家资的人,知道自己的妻子和某某大户,某某官员的小妾是同学,自然会支持妻子的夫人社交。而这些做妾的人,也需要当年的同学来提供自身的价值。而本身小有资产的人,结亲也必然不差,这一部分人很快就能成为蟠香寺的香客和信女,然后借助规模效应,很快就可以在这最繁华江南地区形成垄断。
关键是在蟠香寺的教导之下,如果有一个人做了什么特别出众的事情,大家都会与有荣焉,都是蟠香寺教导的好,如果一个人干了坏事,那就是她当初上学的时候就不是个东西,若不是蟠香寺的师父多年教导,她比这个还坏,都是她个人作的,与蟠香寺和我无关。通过种种手段,蟠香寺的名声越来越大。
这个时候,薛宝钗又补了一句,“公主殿下,据我所知,这静安师太虽然说是这蟠香寺的住持,但是她几乎不管事,每天就是带着众比丘尼做早中晚课,恪守戒律,勤修佛法。而且还要偶尔接待一下来寺里上香的达官贵人,听说这是她们这些人住在蟠香寺的房费。而蟠香寺的所有事务都由知寺玉禅法师管理。”
苏妙玉是越听越不像话,但是还真的无从反驳,毕竟这些事是真的,薛宝钗只是听说,很多内幕都不知道,她可是很多事情都亲眼见过的。比如,作为一寺之主的住持静安师太,居然要听知寺玉禅法师的,实在是有悖公序良俗。
但是周瑶却心下了然,“这么说,这静安师太一心向佛,而且佛法精深,撑起了蟠香寺的里子,玉禅法师流于世俗,精研香火,表现的是蟠香寺的面子。厉害厉害,佛门胜地果然不同凡响。”
这种事其实也挺正常,我要成立一个什么社团,请一个有能力有威望的人当团长,提升社团的号召力,然后找一个精于庶务,的人当常务副团长或者秘书长负责社团的活动。作为社团的底蕴担当,你在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也得注意展现自己的能力,否则会影响自己社团的声望。而静安师太就是这个团长,佛法精深提高的是在佛教内部的声望,精演先天神数那是提升的在世俗的声望,至于接待达官贵人也是提高自己的声望和对外展示自己的能力,完美。
周瑶对佛教并没有什么好感,当然也没有恶感,家里有一个修道之人,自然对道教有先天的亲近感。她觉得苏妙玉如果不能解除掉这个佛教都是圣人,所有的和尚和比丘尼都是有道之人的滤镜,估计进了蜀王府,日子也不怎么好过。很多人穿越之后,对于原著的主角和主角的朋友都会有一些舔,各种让步,但这不是周瑶,对于林黛玉,周瑶除了保证她不会因为自己挨揍之外,该欺负还是欺负。
三人年纪不大,自然不可能自己爬山,而且蟠香寺在太宗朝的时候也是名刹,来来往往的名门显贵有很多,毕竟对于女眷来说,有一个由比丘尼供奉的寺庙,可供选择,大家也不会去选择和尚庙。而女眷的共同特点就是,不良于行,所以,坡度不大,路面很宽,还是由青石铺就,无论是骑马,坐车还得坐轿都很方便。
三人同车而行,看着两边的花红柳绿,别说蟠香寺的玉禅法师审美真的不错,和路边的花花草草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虽是人为,但也别有一番野趣。周瑶在前面走,后面自然有小飞机跟着录像,而且这一次几乎所有人都会出镜,让另一个世界的人好好见识一下什么叫古典美人。当然这说的是随行的丫鬟,周瑶三人现在还都是未成年的小姑娘,身量都没长全,自然称不上美人。
但是这些丫鬟可不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也不喜欢找几个歪瓜裂枣在身边转悠啊,所以在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找的自然也都是美人。尤其是周瑶,她的选择范围可太大了,反而薛宝钗身边的莺儿仅仅能算是清秀,毕竟之前的身份摆着呢,找一个不算艳丽的丫鬟,也是低调。当然周瑶觉得,这个莺儿和原著里的那个不是一个,这一个已经快十八岁了,应该是这个出嫁之后,又补了一个,继续继承了莺儿这个名字。
时间不大,一行人就来到了蟠香寺山门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