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贾玫和贾敏听着下人讲的贾家的情况,又叫了府上专门负责打听消息的人,说了整件事的前因后果。贾玫和贾敏听的是目瞪口呆,“姐姐,你说这贾瑚转了这一圈,究竟是图的什么呢,一个族长之位?也不想啊。”
“我觉得他应该就是图的族长的位子,毕竟父亲在世的时候,对族长之位旁落还是相当不满的。贾瑚应该就是图谋这族长的位子,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败坏贾琏的名声,毕竟娶了侄媳妇这个名声,只要传出了就彻底对贾瑚袭爵没什么影响了,关键是这事可以巴结东平郡王和甄家。这位京城第一大美人的生母,那位江南第一花魁可是甄家的老四的婢生女。”贾敏生活在南方,对于这些事情还是比贾玫更熟悉的。
“这不太可能吧,贾瑚是个聪明人,应该能看出甄家是条破船了,怎么还会铁了心的往甄家上面靠,而且这位表现出来的可是铁杆保皇党。应该知道皇家和甄家之间的矛盾的,怎么着也不应该往甄家这边靠啊。”贾敏也挺矛盾的,她实在是摸不透贾瑚这个穿越者的心思,难道说穿越男都想来一场轰轰烈烈的事业吗?自己这个前车之鉴,还不明显吗,贾敏可不信贾瑚没有看出她也是个穿越者来,但是她突然想到了一种可能,虽然很不可思议但是,这种可能确是很大的,甚至他都怀疑贾珠的那次生病都是贾瑚背后一手操作的。
“五妹妹,你觉得有没有一种可能,是贾瑚看上了秦氏,但是秦氏很明显不可能给他做妾,所以把秦氏划拉到自己弟弟房里,日后也好来个近水楼台先得月。”
贾玫听到贾敏这个分析,顿时觉得也不是不可能,那些自认为是世界主角的穿越者,很多都想着能拯救原著里面所有的女性角色,让她们直接围绕在自己身边。那么贾瑚的这种可能也不是没有啊,先把秦可卿划拉到自己眼皮底下,然后背着弟弟做点苟且之事,毕竟原著里面秦可卿也不是什么肃静人物。“虽然这种可能离谱,但是有他父亲的前车之鉴,这事也不是不可能啊!今年这个孩子可就要出生了。那么有没有可能,这贾瑚针对王熙凤和贾珠也是这种想法呢,毕竟李纨可就占了一个贞静,在相貌上可是远远比不过王熙凤的。”
“我也是这么想的,这荣府以后是真的得少去了。有这父子两个,去得多了恐怕有碍于家里孩子的名声。”贾敏对于林黛玉可是非常上心的,最起码比她那个宝贝儿子上心的多。
如果贾瑚能听到这两姐妹的讨论,他绝对会撞地叫屈,我只是觉得这么好个女孩被贾珍父子糟蹋了怪可惜的,真的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
不止是贾玫姐俩这么商议,就连皇宫里,正统帝也在和皇后商量此事,两个人也实在不明白贾瑚玩这一圈的目的是什么,正统帝可是很明确的知道,贾瑚是相当一个一心忠于朝廷的纯臣,属于和四王八公以及甄家誓不两立的存在。毕竟在正统帝看来,甄家和他有杀身之仇,贾瑚是绝对不会和甄家和解的。关键是贾瑚把甄家控制朝臣的办法都告诉他了,哪怕是贾瑚再爬到甄家这艘破船上,正统帝只需要把这事往外一说,贾瑚绝对是死无葬身之地啊。
也正是因为知道贾瑚不可能巴结甄家,所以皇帝才最纳闷,难道说是暂时服软,示敌以弱。但是皇后却也想到了贾瑚想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可能。正统帝听到这种猜想,也是一惊,这个年代想当纯臣的人可是越来越少了,贾瑚可绝对不能犯这种错误。这等这秦氏进门之后,得好好敲打一下贾瑚,实在不行,直接赐给他两个美女,万万不可以犯这种低级错误。
不提这边过年的这些事情,周瑶和周允这边都碰上事情了。
先说周允,周允这边刚刚出了京城,就留下了这六十骑兵慢悠悠的往甘州赶,周允爷仨是不可能长时间跟着队伍行进的,所以,找了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三个人坐了一架直升机,就去了肃州西面,到的时候,天都没亮,三个人和四十多个士兵,赶着八百多匹军马,扮作客商,往肃州而来。为啥卖马呢,因为贩马可以看出很多东西,而且贩马的商人地位高。尤其是这一次这群人赶得马,那可是经历过一代代现代化育种的现代军马,比现在的马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但是直到进了肃州城,都没有发现有什么问题,百姓比起京城是没得比,但是相比而言也算是安居乐业,由于处于边境,两边贸易往来比较密切,所以整个肃州城里商业往来十分发达,街上大周人和外族人相互往来也很平等,看起来不像是外族奴役大周人的情况,但是这个东西吧,眼见也不一定实。
而且他们一行人赶着马进城之后,就有人上来接洽,先是开出了八十两一匹的价格,周允不答应,这人磨蹭了一番之后也就走了,也没发生什么强买强卖的现象,过来一会肃州府衙来人,开除了一百两一匹的价格,周允依然不卖,虽然现在成年的军马售价大概在六十两银子一匹,但是毕竟这些马是好马,这个价格肯定是不卖的。
大周有属于自己的马场,成年的驽马并不算贵,大概二十两一匹,稍好一点点的挽马就能达到三十几两银子了,步兵用来代步和后勤用来拉车的马匹大概就有四五十两之多了。至于真正属于骑兵的军马,六十两起步,可以说上不封顶。
这个府衙的官员也不仗势欺人,只是说这个价格低了,毕竟这是八百多匹马,一次就能得个八九万两也绝对合适了,你们再赶着马往国内走,浪费时间不说,还不一定能卖上这个价。但是当周允报价三百两一匹的时候,这个官员也只是说了一句想钱想疯了,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行为。
这就让周允怀疑了,看见军马入城,别管三七二十一,先把人和马先扣了,审查一下再说,毕竟八百匹马就是八百个骑兵,一个小小的肃州城根本经受不起八百个骑兵的内部冲击。哪怕是没有问题,也只能人进来几个,大部分人都在外面守着,马群是绝对不能进城的。而且如果没有问题,还会有几个官员轮流劝说,让你把马卖给他,最后即便是你不卖也会有人一路盯着你,直到你到了下一个城,他才会和人交接,目的就是不能让你把大量的军马卖给外国或者民间。
但是整个肃州城对于这件事的处理办法完全不对,只有一种情况,肃州经常有大规模的军马贩卖,这些马贩子还都是自己人,而且从肃州出去,无论走那条路,去哪个城,都是他们的人。这就很可怕了,唯一的一种可能就是整个甘州布政使司全部或者一大部分全都沦陷了。
所以接下来几天,整个甘州十八府,都迎来了马贩子,多则一千多匹,少则五六百匹。一番测试之下,整个甘州二十八府,居然有二十二个府处理方法不对。有十一个府和肃州差不多,基本不怎么管,爱怎么样怎么样。剩下的十个府则是直接把马屁全部扣押,按照三十两一匹给钱,若是不答应,就威胁要杀人,这里面就包括甘州城。至于剩下的六个府,还有人说已经有一年,没有这么好的马过来了,来的都是些劣马。
等各地的信息汇总上来以后,周允根据各个府城的反应不同,在地图上做了区分。然后就发现了问题,强行扣押马匹的州府,西面起自大周和鞑靼的边境,然后形成一条线,把反应正常的州府和没有反应的州府分割开来。但是东面并没有到大周和鞑靼的边境,两国的边境州府的态度是不管。所以很明显这些反应不对的州府,必然都有问题,他们在有意识的控制他们不认识的商人进入大周地盘,而且还在严格控制大周的战马输入。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周允三人又测试了甘州东面宁州的反应,果然从汇总结果上明显的看出宁州布政使司下面也有六个州府反应不对,而且反应激烈的两个州刚好和前面甘州的这条线连起来,直到两国边境,里面同样包括宁州城。而且这条线上的总共十二个州府,官员的统制都极其苛刻,几乎就是要把百姓死死的捆在当地,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小吏下去查点,少一个人全村连坐。而且对于路引的盘查也极为严厉,若是大周的商人,要么为他们经商,要么直接杀了。
而且根据细作的汇报,原本在大周和鞑靼两国边境州府的兵马和武器全都调到了这条新画的线上,暂且把这条线叫做新国界线吧。甘州宁州加起来,已经有十八个州叛变了。而且稍微一查,发现所有的州府都有一些冒名顶替的官员,所有的硬骨头官员,都已经被杀了。而这十八府的官员近几年得到的吏部评价都是乙等或者丙等,也就是既不升官也不降官,原职留任,这就很明显,朝里有人在帮他们作弊。
也就是说,这十八府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全砍了没有一个冤枉的。但是朝中到底是谁有这么大的能耐,就很值得怀疑了,周允第一怀疑对象就是吏部左侍郎,前南安郡王的妹夫,也是甘州布政使的姑父。但是就这样一个吏部也解决不了这么大的问题,那么通政司和御史台也必然有同谋。这个时候,就需要直升机出马了,因为要京城和甘州宁州一起查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这个时候,就看出系统出品必属精品来了,京城来报信的人还没有到甘州,十八府包括所有下县的所有官员包括都指挥使司,卫所指挥使司这一类的武官,豪绅,地主,商人就全都被控制住了,甚至住在肃王府和宁王府的人也都抓了起来。周允一个个排查的时候发现宁王居然是原装的,他居然没死。而肃王府上下,包括伺候的下人,全都是冒名顶替的。
得益于人类为了战争而进行的各种发明,系统召唤的这些人的审讯手段,真的不是这些官员能承受的了得。很快整个犯罪团伙就从这些人嘴里给挖出来了,果然两个布政使司,十八府及下属两百三十八县的真的假的官员一个不差,全都该死。这可是大大小小接近四千官员,还不算更为庞大的吏员,以及各地抓来的乡绅豪商。有一万多人,要是在给这些人判个满门抄斩,还要在翻上几番,关键的重犯在夷个三族或者诛个九族,在算上朝中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这一波差不多得有十万多人头落地。
这只是这边知道的,这边不知道的呢,朝中相互串联的呢。朝堂之上衮衮诸公,就有十余人参与其中,包括尚书省二把手尚书左仆射,户部一把手尚书,吏部三把手右侍郎,都察院一把手左都御史,通政使司一把手通政使,全都涉案其中,武官之中大都督府的二把手左都督也牵扯其中。至于有爵位的人,已知的有,已经下了狱的南安郡王,缮国公的后人缮县伯,安宁侯,肃顺侯等等。至于各种将军,四品以下官员更是一群一群的。
为了维持治安,周允让所有的地方实行军管,其实也用不了多少人,每个县派二十个骑兵,每个府派两百精兵。万把人就可以完全军管地方,毕竟下面的农村不用管,控制住府城县城就行。执行军管只是权宜之计,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往朝廷,送信,要人,周允卡着时间,觉得差不多了,用直升机连夜把三个骑兵和相应的马匹送到了京城附近,然后让他们骑马回去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