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国子监那边谁嘟囔一句。
纪炀又笑。
韩潇也笑,终于到他出场了。
太不容易了。
为了给纪炀洗名声,他都来汴京当了几个月的官。
韩潇站了出来,拱手道:“皇上,太子殿下,微臣想替纪炀纪大人求情。”
“当初他远赴潞州扶江县做个穷地方的小知县,那时还不到十六,被有心人蒙骗到那么远的地方,还背负如此罪名,却依旧能一心为民,做出令人侧目的政绩。”
“更别说,纪大人为民做事的同时,私下刻苦钻研。以臣来看,纪大人的学识不亚于当朝任何一位进士。”
“就跟臣私下说的一样,若纪炀去科考,必然能中。”
纪炀去科考?
必然能中?
科考有那么简单吗。
“当年韩家迁徙到纪炀所在的扶江县,从那开始私下便与纪炀来往,臣与韩家族老,都教导过纪炀读书。从八年前开始,从未间断。”
“所以臣敢断言,朝中所说
纪大人学识不够,不能为官,纯属缪言。”
“若非今日之事直指纪炀,臣也不会站出说明此事。”
“臣不能看着这样一位好官,因为被人嫉妒,受人红眼,所以就被拖下水。”
韩潇说的都是大白话,但句句情真意切,言辞诚恳。
最后还阴阳了一句,你们就是嫉妒纪炀,所以才这么做的。
自己是看不下去了,所以过来澄清!
什么?
问证据?
证据在皇上那!
皇上看过纪炀的文章!
他昨天送过去的,你们傻眼了吧!
说到底,今日提出买卖官帽的案子,就是跟之前说纪炀没有学识不配做官,不配指点国子监联系起来。
其根源还是在纪炀到底有没有这个学问,有没有资格跟学富五车的同僚们相谈甚欢。
这朝中没有科举的人不少。
比如井旭就是一个。
为什么不攻击他,因为他没有对国子监指指点点。
纪炀插手什么不好,偏偏插手自己最弱项的一个。
于是,国子监等人便拿学问,科举,买官这种事反击。
原本以为十拿九稳。
可现在纪炀先跟太子一唱一和,再算准他们不敢反驳太子,直接保住官职。
韩潇,这位极有学问的韩家家主再出来说,纪炀有八斗之才,更是登高能赋之人?
韩家名声承平国皆知。
在韩潇到国子监之前,那也只是知道。
可他到国子监三个多月,跟人辩经论道,跟人谈经论典,没有一次落于下风。
说他出口成章,妙笔生花也不为过。
这样的人给纪炀做保?
他都夸纪炀。
还把文章拿给皇上看?
有韩家鼎立支持纪炀,似乎让纪炀有些底气。
井旭开口道:“韩先生都夸纪炀文章好,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对啊!你们有韩先生的学识吗。”
“不行跟韩先生比比。”
纪炀这边的人立刻找到话头,场上眼看要吵成一团。
国子监主簿咬牙道:“纪炀,跟你学?莫不是在骗人吧。”
韩潇认真道:“纪炀这么多年的文章,其中半数已经交给给皇上,你们若不信,我这还有几篇文章,若说他写得不好,那我可是不认的。”
韩潇早有准备,直接从袖子中拿出纪炀所写的文章。
今科状元叶锡元好奇接了一篇,看完之后,整个人呆若木鸡,喃喃道:“若,若纪大人去科举,哪有我什么事。”
这个叶锡元本就机灵。
此刻半分真半分假,倒是让人想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