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的情况有什么好说的,还不就是向国华一家独大,宠得姜黎一手遮天。
要不是有向国华这么个好舅舅在背后顶着,姜黎凭什么当卖货手,凭什么当大队干事,真以为她能力有多强?
周乔和郑青梅那些人,也是够丢脸的,明明她们才是下乡时间久,有资历有经验的老知青,结果却被姜黎一个黄毛丫头踩在脚下,还天天捧着对方的臭脚。
最让吴晓玲看不惯的,是姜黎以公谋私。
从她当上队干事后没多久,生产队就来了许多年迈的老人,都是下放来改造的,这些人思想有问题不说,还占生产队的粮食名额。
明明应该给这些人安排最苦最累的活,但这些人却在生产队得到了优待,好吃好喝地供着,简直让人愤慨。
“还有……”吴晓玲一肚子怨言正愁没处说呢。
韩向阳却不想再听这些满是偏见的评价,抬手一挥,“做饭的事就这么定了,你每天饭点前去屠志刚那里领粮食。”
不过虽然偏见,至少韩向阳确定了一件事,姜黎是手里有实权的人。
吴晓玲话没打断也不敢不高兴,让她按顿领粮食做饭,也不敢表现出任何异样,毕竟她是主动“帮忙”的。
先帮忙做几天,再慢慢提一提,看能不能一起搭伙的事。
打发走吴晓玲,韩向阳还在那里琢磨。
姜黎和许南川是什么关系,许南川之前一直生活在淮市,来江省也没几个月吧,姜黎也不是医院的人,他们关系怎么那么好?
韩向阳一直没说的是,他从见姜黎第一面,就觉得姜黎挺面熟的。
但几天之前在国营饭店,他确信自己是第一次见姜黎。
……
姜黎把韩向阳几人送到知青点,就把人给忘到脑后去了,她忙着周末和向国华去袁老师家里拜访的事。
大舅妈陪着舒兰秋去过袁老师家,知道袁老师家里的情况。
他们舅甥俩要去请人,肯定不能空着手去,但太贵重的东西也不适合,供销社买的那些糕点罐头都不实在,不如送家里的干菜、坛子菜来得实用。
怕袁老师家里没有坛子存东西,姨姥让姜黎干脆连坛子一起抱走。
周末袁老师在家,看到姜黎左一坛右一坛的,差点被她给吓到了,这是连家底都给搬了来?
等向国华和袁青柏谈完,袁老师盛情留饭没留住,结果饭点一过,舅甥两个扛着楼梯和工具又来了。
袁家的房子收拾得干净,但确实简陋又破旧,坐在里头谈事的时候向国华就注意到几个瓦片漏光的地方,这晴天漏光,雨天肯定就会漏雨,还有窗框也需要修一修。
袁老师这些活确实是做不来,袁青柏一个坐轮椅的更不必说,下雨天的时候,兄弟俩个确实是吃了不少苦头。
看着站在屋顶忙活的向国华,和颤颤巍巍搭着梯子帮忙递工具的兄长,在屋里配合检查维修情况的姜黎,袁青柏眼眶不受控制地温热。
只要向国华再提一句,他就同意去东升做事。
结果到向国华和姜黎直到离开,也没有提过一句,只说有事随时找他们,别怕麻烦。
走的时候,向国华还跟院里的邻居都打了招呼。
就是很寻常的招呼,但他一个壮年男性,又是本地口音,袁青柏很明显地感觉到邻居们态度微妙的变化。
“今天见过小袁,我这心里算是有了底了。”回去的班车上,向国华同姜黎闲聊。
这份底主要来源于袁青柏深厚的学识和多年的工作经验。
哪怕这些年半隐世在家里,袁青柏也是日日在读书,有朋友跟他信件往来探讨农业上的问题。
虽然没有请动袁青柏,但约好了有问题随时能来请教,要是实在棘手,需要实地处理的情况,袁青柏也愿意去生产队帮忙找问题,解决问题。
当然,之前通过肖赞华结识的教授学生肯定是要继续维系的,但人家有正经的班要上,正经的研究要做,真要碰着紧急情况,双方时间需要协商,总不如袁青柏这里来得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