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留做种稻的田地不多,秋收在知青来之前就早早结束,韩向阳一行四个被分到生产队后,首先要做的不是上工,而是给自己盖房子住。
要放在以前,生产队还是有几间旧房子的,修缮一下勉强可以住人。
但现在旧房子基本都改种了蘑菇,韩向阳他们想要有好的居住环境,就只能自己盖房子,不行跟别的知青挤,或是去社员家里落户也是可以的。
韩向阳不是差钱的主,提议自己建。
正好生产队最近建鸡舍,天天拉砖拉砂,他们可以蹭车拉些材料回,像是木料这些,直接去生产队的仓库里挑就行,花不了多少钱。
也是巧,这次分来的四个男同志条件没有特别差的,住老乡家里也是要每月给生活费,不如凑钱自己盖。
他们这回也是运气不错,四个都是男同志,先盖一间屋子搭通铺就行。
正好沿着知青点男知青那一间往外扩建,跟着老知青们共用堂屋、厨房这些。
所以韩向阳一提议,大家都积极响应了。
去火车站集合的时候,韩向阳还踌躇满志,觉得自己很快就能大有作为,结果姜黎站在了集合队伍前。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在没摸清姜黎的身份前,韩向阳一直老老实实的,直到他们被安顿在知青点,由向国华接手,听了注意事项自由安排后,韩向阳才重新活跃起来。
没花多少功夫,就成了四人之首。
重新建设房子,是韩向阳给自己揽下的第一桩事。
房子不是一天两天能盖成的,现在他们在堂屋搭了床先住着,住的地方不用操心,吃饭差点把他们愁死。
好在郑青梅愿意帮忙,解了燃眉之急。
“青梅姐,谢谢你帮我们做饭,我们四个大男人,还真没下过厨房。”韩向阳一脸笑容地跟郑青梅道谢。
郑青梅摆摆手,接过周乔递过来洗好的韭菜,“就是帮着多炒两个菜而已,小事,不过你们不跟我们搭伙,还是得学会自己做饭,做做就会了。”
一次两次确实是顺便,但长期可不行。
郑青梅现在管着几座菌棚,每天时间都排得满满的,要上工盯生产,还要学习精进种植技术,关注实验菌种的生长发育情况。
之前吴霞光教授在生产队指导过工作,回去后给她们寄了不少资料不说,还寄了菌种来,委托生产队带人记录数据,姜干事把这项重任交给了郑青梅,郑青梅对这事非常看重。
韩向阳心里一沉,脸上笑容不变,“青梅姐说得有道理,我们明天就试着做。”
别人话都说明白了,韩向阳也没做那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事。
他向来知道怎么样才能更招人喜欢。
这边知青点的人比较少,所以也没个正经的知青组长,郑青梅性格明朗,做事认真负责,不管是向国华还是姜黎,都很倚重她。
韩向阳分得清形势,不会跟郑青梅闹什么不快,但郑青梅的话确实让他有些头疼。
搭伙的话,郑青梅他们几个的伙食标准韩向阳看不上,他们人又多,搭一起他肯定要吃亏,不划算。
想到这里,韩向阳就觉得烦,要不是吴绪红被弄走,他至于这么烦吗?
吴绪红就是他的狗腿子,任何小事都可以交给吴绪红,哪用得着他在这里头疼。
本来到公社的时候,韩向阳悄悄打听了一下姜黎的情况,得知她是胜利大队的,原本想着避开这个大队的。
结果下一秒又得知,姜黎所在的生产队现在公社所有大队条件最好,而且这批分到胜利大队的知青,都会安排到姜黎所在的生产队。
纠结了半天后,韩向阳愣着堵着一口气,主动急取到了胜利大队。
那天在国营饭店,两个人的梁子肯定是结上了,但没办法,形势比人强,人都已经下乡了,能到条件好的地方,谁也不会主动往差的地方去。
正在韩向阳发愁的时候,下午就有人主动找到了他,表示可以替他们做饭。
看着女同志眼里熟悉的闪烁不定的光,韩向阳没有拒绝。
这个叫吴晓玲的女同志,是知青点的一员,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跟知青点的人走得都不近。
不过韩向阳并不在意,有人给他们做饭就行。
至于吴晓玲看他的目光,韩向阳也很熟悉,他身边没少围绕着这样的人,不是图他的钱,就是图他的人。
只要人老实,做饭不差,韩向阳不介意给对方一点好处。
韩向阳冲对方一笑,“做饭不着急,晓玲,你先跟我详细说说,咱们生产队姜干事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