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国华家里,就向明丽和向军强两姐弟,姜黎跟表哥表姐已经很熟悉,关系也非常好,向明丽尤其喜欢她这个有主见的表妹。
大姨一家五口,姨父周大柱是他们大队的会计,两个表哥,分别是周宏、周伟,一个表妹周可。
小姨一家也是五口,姨父宋春林是民办教师,三个表妹分别是宋骄、宋莱和宋胜男。
除开姜槐序,向国华和两个姨跟舒兰秋的年龄差别不大,所以他们这些小辈的年龄差距也没有特别地大。
“黎黎啊,小姨讲不出什么大道理来,你是好孩子,要多读书,以后像你外公一样,成为对社会有用,让人尊敬的人。”姜爱华小声地劝着姜黎。
她忍不住跟姜黎讲起以前的旧事。
向姨姥一个人带着几个孩子,能吃饱穿暖,就已经是不容易了,学习哪里顾得上。
是姜外公知道他们的困境,知道他们兄妹对上学的渴望后,不光资助他们,还给晚了同龄人好几年他们补习。
那时候想上学也不容易,镇上连个像样点的学校都没有,天不亮就得点着火把,走十几公里的路,去别的镇上上学。
当时向国华都十几岁了,坐在一群小萝卜头中间,愣是凭着求学的渴望熬了过来。
后来向国华高中毕业参军,向美华结婚后能选上大队的妇女主任,都是因为会读书识字的缘故,
在百分之九十八都是文盲的农村,知识分子其实是很受人尊敬的。
不说别的,只看招工,哪家单位也不会要个大字不识的文盲,起码都得高小毕业才行。
“你大舅那么难的情况下,都一心求学,你现在条件好,更应该好好珍惜,知道吗?”姜爱华温温柔柔地道,“多读书,才能把握住机会。”
姜爱华讲这么多,就是希望姜黎能在学习再学一年,等一等单位的招工机会,不要因为一时冲动,做下错误的决定。
姜黎笑眯眯的,“小姨,您放心,我是认真考虑过后,才做决定的。”
……
团圆饭吃到晚上八点才散。
饭桌上有向美华在,热闹就一直没有淡下去过,两家姨表兄妹对姜黎好奇又友善,两个姨父话不多,主要是跟向国华在喝酒。
第二天大家都还有工作,小辈们也得上学,饭一吃完,大舅妈就催着大家赶紧回了。
“大嫂,我住得近,先帮你把家里收拾完再走吧。”舒兰秋说了一句,不容拒绝,就动手收拾起来。
大舅妈原本要拦着的,向姨姥冲她轻轻摇了摇头,“都一起吧。”
想要让舒兰秋舒服地融入到家里来,就不能把她当客人一样太过客气,那样反而会让舒兰秋觉得不自在,为了少给大家添麻烦,而减少接触。
大舅妈露出无奈又窝心的笑容,招呼着向明丽一块收拾起来。
向国华赶牛车送客,姜槐序和向军强也没闲着,搬桌子,摇水,力所能及的活都随手干了。
唯独姜黎想帮忙,被大舅妈按在那里,让她陪外公说话。
“想好啦?”姜外公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家里歇着,吃饭前姜黎跟向国华说的话,他也听了个全。
姜黎点头,边替外公按摩手指,边道,“都想好了,现在在学校,也学不到什么东西。”
姜外公点了点头,学校这些年也不容易,学生不像学生,老师也着实不敢教,不敢管得太过。
老人家没劝姜黎再想想,只让她好好跟她妈妈说。
这是自然,这辈子能影响姜黎决定的人不多,舒兰秋绝对是最重要的那一个。
里里外外收拾好,舒兰秋过来跟姜外公说了两句,叮嘱他好好休息,就喊姜黎回家了,姜槐序送他们娘俩回去。
“妈,我有点事要跟你讲。”出了家门没走几步,姜黎就开了口。
姜槐序一听,这小不点儿,怎么就不听劝呢!赶紧拽住姜黎,捂住她的嘴,“二姐,她没事。”
“……”姜黎。
她记住了,姜槐序这都捂她第二回了。
“……?”舒兰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