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人只知道吕家从东边山里来了一伙强援,带队的人是出去闯荡多年才回来的吕家四老爷吕金路。
只有明眼人察觉出了吕家的变化。首先的变化,是县城别的士绅地主家的变化。
县城绸缎庄钱家,一夜之间,家中落满了人头,钱家小儿子熟睡中被人剃成了秃瓢,眉毛都没了,
家人问他有无印象,那孩子说模模糊糊中,以为是母亲抱着他在喂奶。
钱家一家人吓得连夜逃到兖州府城亲戚家躲避,报官的事情是只字不提。后来听说钱家花重金请了县衙的班头,托了他的面子,见到吕家人。
也不知有什么约定,反正钱家人战战兢兢又回到了老宅。绸缎庄照常经营,唯一的变化是年底的干股分红多了一位新的股东。
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双方都有里子面子。
另一个士绅,杨家庄的结局可就不是太好了。杨家庄在滕县的西边,背靠运河和微山湖,是地道的湖里人家,隐藏属性是积年老水匪。
据权威人士透漏,这群该死的水匪胆大包天,曾经劫过送往辽东的饷银和粮食。
这样强横的杨家庄被人下了一阵人头雨,家族中好勇斗狠者自然不乐意。虽然自家有错在先,那也不行。
在滕县的一亩三分地里,只能有一个带头大哥,那就是杨家,一山不容二虎,那就战斗吧。
于是一个月黑风高夜,两家选择在龙湖的边上展开了一场异常激烈的家族械斗。
有几个县城里的泼皮闲汉前去围观,一方面是自己好奇,另一方面也是城里的士绅给了点小钱,让他们做个转场直播,提供第一手情报。
结局如何,详细情况没人知道。
人们只看到吕家好好的,至于杨家,一夜之间就剩下孤儿寡母了。
没几天,吕家来了一队人马接管了杨家的码头,渔船和货栈。其他杨家庄人只能干看着,屁也不敢放。
吕家顺便把杨家的孤儿寡母给收留了,这是一大善举,落在外面只有横死街头的结局。旁人只能举起大拇指赞扬。
没人知道那夜势均力敌的两方,甚至杨家庄更强点,为什么杨家庄会突然一败涂地,男丁尽没?
也许只有那几个逃回来的泼皮闲汉能知道。
有人问他们领头的王二,王二只是咬紧牙关,什么也不说。被逼急了,他只是指着县城东北角吕家庄方向,直跺脚。
人就是这样,也没法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即使这件事情和自己毫无关系。
后来有好事的衙役班头,使了点手段才让王二开的口,只不过说的话有点颠三倒四,匪夷所思。
更是不知真假,也不知是不是王二那天晚上带着几个小弟撞了邪?
按那些混混们的描述。
那夜的事情是这样的,双方势均力敌,人数都在千人以上。
乌压压的人头攒动,让周围的飞禽走兽深深感受到人类这个群体的可怕。
人类有智慧,能生能养,还团伙作战,要不是热衷于内斗,真是不给别的生灵活路。
两方使用的家伙事都是锄头,铁掀,棍棒,很少的刀剑,没有铠甲,更没有弓弩。
后两种兵器只有造反的时候才能用,平时打架斗殴,谁敢用谁就等着被朝廷派军队灭门。
朝廷欢迎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举报,举报有奖。这样的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只是崇祯年间,朝廷在很多地方,特别是西北地区,已经没什么威慑力可言。这样的规则也只适用于山东这样暂时平静的省份。
不要觉得两千人的械斗场面,规模有多大。明朝是真正的藏富于民,国家财政穷得叮当响,不耽误下面官商一体的士绅阶层疯狂揽钱。
皇权不下乡。有时候朝廷官员都不知道下面的乡镇蕴藏着多么强大的人力财力资源。
也许这是时代的局限性导致,是皇权对地方士绅盘根错节的基层把控力的妥协。
换到后世,这是基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十人以上持械聚会就可以定性为黑社会,分分钟成为人民专政的对象。
南方某些省份为了争夺水源,一次可以出动万人出来械斗,那场面,朝廷巡抚的标营下来也镇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