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汉道首府金城。
山南东道首府荆州城。
山南西道首府利州城。
黔中道首府黔州城。
江南东道首府福州城。
江南西道首府长沙城。
淮南道首府庐州城。
岭南道首府改迁邕州。
东南道首府为广州。
安南道首府迁移爱州。
皇家领地首府为琼州城。
大刀阔斧的区划变化给朝廷造成的麻烦可不小。
大批的人事调整让吏部和三省忙的脚不沾地。
地方府衙的交接也是一地鸡毛,刺史、县令的工作交接中丢失了很多资料,不得不向民部和刑部或是大理寺申请资料补全。
民部、刑部和大理寺被拉下水,上上下下忙的跟狗似的,在如海的卷宗里帮地方府衙擦屁股。
后来连工部也没有躲过去,各地对于地方上的工程安排不太重视,交接的时候才发现,很多相关的卷宗和人员都被调到其他地方去了
李泰很无语,不得不回到工部重新梳理大唐的工程计划安排。
李承乾给下边的时间太短了,朝廷和地方上的工作交接涉及的东西又太多,可是把官员和雇员们累的够呛。
不过他也是没办法,新区划争论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上下达成一致,如果不快刀斩乱麻的把新区划推行下去,指不定会出现什么幺蛾子呢!
就当作是对朝廷管理体系的一次考验吧!
朝廷忙忙碌碌了将近半年的时间,逐渐理顺了一切,朝廷的职能恢复正常。
半年时间,大唐都没有出什么乱子,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刘席等人分析了一下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总结成了三点。
第一,大唐拥有庞大的雇员体系,区划调整涉及到的人员和工作调动主要集中在官员体系中,对于基层雇员的影响不大。
地方的日常事务有这些雇员在,大部分的事情都能就地解决。
第二,百姓已经习惯了社区式的管理方式,他们并不太关心管理者的变动。
百姓生活富足安稳,地方上又有预备民兵维持治安,朝廷政令可以通过广播、报纸等媒介直接传到百信耳中,自然就乱不起来。
第三,年轻官员和雇员的执行力很强,朝廷发布命令之后,地方管理者就会去执行。
政令通畅,地方就会稳定。
一番分析下来,朝中的官员是后背发寒貌似地方雇员体系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官员体系的职能呀!
活儿都让雇员们做了,他们这些官员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刘席等人得出的结论让朝廷官员人心惶惶。
李承乾有些懵。
就是调整个区划而已,怎么还扯出了两大管理体系之间的问题呢?
从科举改革开始,大唐的管理体系就逐渐形成了官员负责统筹,雇员负责具体执行的复合管理方式,完全放弃了原有的以官员为核心的地方管理方式。
这么多年过去,效果还不错。
可是这次管理体系暴露出来的问题很严重。
不仅仅是朝廷官员感受到了来自雇员的威胁,还说明了大唐原有的官员体系已经有些不太符合实际的发展需要了!
这可是个大问题,李承乾不能当做没看到。
且不说官员体系和雇员体系会不会出现对立,就是越来越庞大的雇员体系也需要做出合适的调整了。
雇员,说到底也是朝廷任命的,那些能力极强的雇员绝对不可能一直甘愿久居人下。
问题暴露出来就要解决。
可是调整朝廷的管理体系涉及到的人太多了,没有妥善的处理办法之前,李承乾也不敢有什么动作。
他召集了各部阁的负责人和自己的师兄弟、智库各组负责人来讨论这件事。
吴闵认为,既然雇员体系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朝廷就不能再把雇员当作是官员体系的补充,而是要把雇员和官员融为一体,给雇员踏入仕途的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