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的意思是给我和五弟,一人找了一个高僧辅佐我们,让我们明心净性,戒贪戒怒……”
朱棣随口转述了一下朱元璋圣旨的意思,然后就把视线投向了自称道衍的僧人身上。
道衍和尚年纪不大,也就二十郎当岁,身材匀称,锃光瓦亮的光头,面相普通但却很有亲和力。
“道衍大师,有礼了!”朱棣主动与道衍搭话。
“贫僧见过燕王殿下,以后还要请殿下费心了!”道衍很有礼貌,说话的时候语气也非常温和。
朱标看完圣旨又递给了朱橚。
朱橚一脸的无所谓,对他来说,多个和尚也就是多张嘴的事。
道衍对朱棣表示自己可以骑马,朱棣大喜,便让亲卫暂时分出了一匹马给他。
然后,朱棣和朱橚就和朱标正式告辞,朝着城外的大部队赶去。
朱标就站在原地目送着远去的一行人,直到再也看不见一点影子,才叹了口气,有些落寞的朝着皇宫的方向而去。
朱棣和朱橚要去的方向并不完全顺路,在出发五天后,两边就分道扬镳了。
朱棣继续北上,这条路对他来说已经十分熟悉了,所以一路上也十分顺利。
而他们所过之处,各地官府都是官员凋零,一片人心惶惶,这让朱棣也禁不住有些感叹,自己老爹下的这狠手,可谓影响深远。
他猜测,至少未来几年,整个朝堂的风气都会变得清廉许多。
不过,这效果到底能持续多久,他并不是太看好。
这一路上,朱棣和道衍经过一系列的相互试探,终于暂时找到了一种比较合适的相处方式。
朱棣猜测,道衍绝对是身负朱元璋的秘密任务,最大的可能就是监视自己的一举一动……
不过,他一点都不在乎,因为这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谋臣啊,关键是还免费,这种好事你说上哪找去?
总的来说,此次朱棣的就藩之行还算顺利,一路上却是连点小意外都没有。
等他们到达北平的时候,正是下午时分。
在哨骑来回奔走中,朱棣已经知道,北平的一众文武官员从中午时分就已经在城外等候自己了。
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规矩,边塞藩王上马掌军,下马管民,在封国内甚至可以节制三司。
虽然说三司的头领也拥有一定的独立自主权,但总体来说边塞藩王的权力是凌驾于三司之上的。
在城门口,朱棣见到了北平一干文武,因为人数实在太多,朱棣也只记下了几个最重要的人物。
北平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郭资,北平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吕本,当然还有老熟人北平都司都指挥使张玉……
众文武一顿乱哄哄的见礼,朱棣也是一番好言,邀请一众文武参加晚上的王府宴会。
等到进了王府,因为王府管事太监马和已经提前派了人,所以现在的王府早已收拾的差不多了,就连宴会都已经准备好了。
而在徐妙云的指挥下,一众王府的宫女太监们就开始手脚麻利的收拾起了后宅,将朱棣他们从京师带来的物品小心的搬进后宅安置……
当然,朱棣肯定就不会操心这些事了,在他的安排下,张武带着燕王府中护卫去了北平城内的大营,朱能则带着朱棣的亲卫迅速在王府安排布防……
一阵折腾之后,有些疲惫的徐妙云姐妹便早早的休息去了,一路奔波下来,她们确实也有些到极限了。
这年月的交通体验简直就是噩梦,像大家闺秀这种,在路上走上十天半个月,至少就要去掉半条命。
黄昏时分,燕王朱棣就藩后的第一场宴会就如期举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