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
曹亮大笑着点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下官告辞!”
送走曹亮,许青心情更是畅快,户部、礼部站在他这一边,税务、律法都有了,其他几部即便对开海之事略微敷衍,也无伤大雅。
“历经近一年,总算解决了所有困难,将这一政策顺利的推行下去了。”
许青靠在椅子上,浑身舒泰。
“夫君,该吃午饭了。”
“嘿嘿……走着。”
饭和往常一样,但许青却觉得今天的味道更好,连干三大碗。
柳叶熙笑问道:“夫君,什么喜事啊,你高兴成这样。”
“哈哈……确实有喜事儿,开海通商顺利推行下去了,我心里畅快。”许青喝了杯酒,“对了,小曦儿呢?”
“刚睡下。”柳叶熙好笑道,“她现在逮谁都叫爸爸,爸爸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许青还是那句话:“亲人的意思,你也可以叫。”
柳叶熙:“……”
地窖还得几天才能挖好,许青难得清闲,睡了个午觉后,换上便装带着妻女出了门。
应天本就是繁华之地,自从大明再次定都后,这里更是热闹。
“爸爸。”
许曦指了指卖糖葫芦的,又指了指自己嘴。
“买!”
许青驮着她来到商贩摊前,“来两串糖葫芦!”
“好嘞,小爷您收好。”小老头笑着道,“三个铜板。”
许青付了帐,问道:“老人家,您这一天能卖多少钱?”
他相貌堂堂,衣着华丽,一看便是非富即贵,商贩不敢托大,连忙道,“回小爷,一天能卖两垛。”
“那挺不错的。”许青笑道,“养活一家人没问题吧?”
商贩见他说话温和,也少了些拘束,笑呵呵道,“嗯啊,有时候孙子馋了,小老头就去西边张屠夫家割二斤肉,比以前好太多了。”
“您儿子呢?”
“唉……五年前参加起义军,就再也没回来过。”商贩老头伤感道。
许青尴尬的说了声抱歉,从怀里取出一锭银子,安慰道:“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老头哪见过这么多钱,眼巴巴的看着银子,想要又不敢收。
“收下吧!”许青将银子塞到他手里,驮着闺女离开了。
一路走,一路看,应天城较之立国前,到处焕发着勃勃生机,许青越看越是开心。
柳叶熙感慨道,“只要社会安定,即便不推行国策,百姓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许青笑着摇头,“这只是应天的情况,大明仍有很多百姓处于饥饿状态,朝廷若不调控,引导,百姓最多也就混个温饱,想要富裕起来,还得看国策。”
“用不了多久了,等那些作物种植下去,来年获得大丰收之后,很多人就不用挨饿了。”
柳叶熙好奇道:“夫君,那些个作物真能高产?”
“那当然!”许青自信道,“过几天地窖就建好了,到时候我给你说说那些东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