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橚不知道的是,自己走了之后,朱元璋就把太子朱标叫到了乾清宫。
“之前在大本堂,老五说过一次我大明朝现在的户籍制度、卫所制度都有问题,这些日子咱一直在想这些事情,你对此有没有什么想法,你觉得老五说的对不对?”
朱元璋让朱标坐下,说出来找他来的目的。
“儿臣也考虑过这些事情,五弟说的还是有道理的,只是儿臣觉得五弟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固然这些政策有些弊端,可是眼下来看,还是很不错的。”
“父皇实行的卫所制度,让军户们开垦荒地,不用朝廷再调拨粮草,朝廷每年节省了不少的钱粮。朝廷每年节省的养兵钱粮上千万,若是不对外用兵,在养兵一事几乎没有太多的花销。”
“若是取消了军户,朝廷一时之间没有那么多百姓种田,朝廷要多花很多钱粮。”
朱标见朱元璋问他这个问题,开口说道。
“其实也不能说你五弟危言耸听,当然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最大的问题是,他看的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而你看的是眼前。”
“没有谁对谁错,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咱以前和你的想法一样,想的都是眼下如何快速的解决问题,没有考虑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会如何。”
“经过这么多日子的思考,咱觉得既要看眼下的好处,也应该看到长远的弊端。咱们爷俩都有点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咱们是从现在的角度考虑问题,谁也不知道后世的子孙会不会修改。”
“就好比那卫所制度,咱们想得是朝廷节省钱粮,可以养百万之兵,可再过几十年,军户人口增加,只是靠那些屯田,军户如何生活,即便是勉强糊口,他们又能有多少战斗力?”
“若是不考虑到这些,只是看着眼前,将卫所制度一直延续下去,这卫所制度也就没有意义了。”
“因此咱想,暂时先这样,卫所的屯田还是由军户们先种着。再过十几二十年,朝廷休养生息、人口多了,这些军户岁数也大了,就把屯田分给他们,让他们耕种,卫所的士兵还是重新招募。”
“这样既解决了眼下的问题,也能避免军户世袭带来的战斗力下降的问题。”
朱元璋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父皇圣明,儿臣倒是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这父皇就是父皇,看问题比自己全面的多,朱标心中感慨。
“也不是咱圣明,是老五先考虑到这些问题,就在刚才他说的一句话,咱觉得很有道理,咱们制定的政策不能违背人性,圣人也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咱当了皇帝,自然想让子孙后代都享受荣华富贵,可那些军户真的愿意自己的子孙后代都当军户么?”
“咱们的政策应该为百姓考虑,谁不想自己的子孙后代,都过得比自己好,因此不能限制百姓的上进。”
“老五给咱说过户籍制度,那就是给百姓编籍造册,但是并不分什么军户、农户,只是写着他的籍贯、年龄,家中情况。”
“这样一来,朝廷可以掌握百姓情况,也不会把百姓限制死。”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老二老三武艺学的不错,读书读得也行,老四想上阵打仗,老五喜欢学医,老六现在喜欢研究算学。”
“若咱不是皇帝,老二老三可以考科举,老四可以参军,老五能当大夫,老六再不济也是个账房先生。”
“这样其实也挺好,若是按照咱以前的政策,咱要是个军户,你们几个都得当兵,这老五老六就算是埋没人才了。”
“所以咱觉得老五说的还是有道理的,你觉得呢?”
虽然朱标同意了朱元璋的想法,可朱元璋还是以自己举例,让朱标理解的更透彻一些。
“父皇所言甚是,儿臣以后考虑问题一定要从长远角度多考虑,也要站在百姓的角度考虑,他们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政策。”
朱元璋一番话,说的朱标心悦诚服。
“咱也是快五十的人了,岁数一大,脑子也没有以前那么灵活,你不同,你不过二十出头,凡事不要被老师的教导,还有那些圣贤书束缚住。”
“凡事要多想,多考虑,有时候自己拿不准,可以多问问别人的意见,比如你五弟。咱以前觉得,他性格沉闷,没事喜欢看医书,对他不是怎么喜欢。”
“不过现在看来,他考虑事情比咱们要全面一些,兴许这与他学医有关,学医治病不能脚疼医脚,头疼医头,要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34;他也喜欢思考,就比如燧发枪的改进,军中那么多人用弓弩,用火器的也有不少,可就是没有人想到两者的优点结合到一起。更没有人想过,用燧石击发引火。&34;
“之前咱觉得老五作为吴王不合适,毕竟吴地是赋税重地,在此地建藩,影响朝廷赋税收入。他能主动提出日后照常纳税,咱就知道,他是为咱大明考虑的人。”
“咱就想着把他留在吴地,一来他是咱和你母后最小的儿子,二来他对很多事情都有独特的看法,日后不管是咱,还是你,有什么拿不准的事情,也能问问他的意见。”
朱元璋一边说着,一边看着朱标的脸色,让他感到高兴的是,朱标并没有什么不满的表示。
“父皇的苦心,儿臣能够明白,五弟有这样的才华,儿臣也为他感到高兴,还请父皇放心,儿臣日后一定多和五弟交流。”
朱标听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他知道自己这个父皇可不是一般人。
不可能因为他是最小的嫡子就另眼相看,最大的可能就是老五对于治国颇有韬略。
将他留在身边,其实就是帮助自己。
“你能这么想,咱很高兴,你记住咱的话,他先是你的兄弟后是你的臣子,咱也会敲打他,不让他有不该有的心思。”
见朱标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朱元璋很是高兴,干脆把话挑明了。
“儿臣绝不辜负父皇的一片苦心!”
朱标也连忙表态。
“有些事情咱现在不方便告诉你,等有机会了,全都跟你说。”
看到朱标如此懂事,朱元璋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把实情告诉他。
朱标不知道所谓的有些事情是什么事情,不过他也没有多问,既然父亲觉得现在机会不合适,那就等到机会合适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