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一九三二年的深秋清晨,一声枪响将八三案件推上顶峰,没有目击证人,仅仅有一人看到凶手离去的背影。
有消息称,凶手使用的是一九一七年出产的左轮某型号手枪。
南京城的主街上,秋风寥寥,行人们匆匆裹紧大衣,也有压下帽沿,躲开达官贵人们坐的小汽车,路边是报童骑着独轮车卖报声。
“号外号外!顾邕中先生发表观点,爱国青年必看!”
“霓虹驻华大使馆松下谷与其下属,在京临公馆遇袭,于今凌晨三点不幸身亡,委员长承诺必追究到底。”
“号外号外!”
“某军阀对霓虹遇袭事件公开承认,称“犯我强华者虽远必诛”并号召各界爱国人士的到来!”
“某知名政治家李维华先生发表观点,从霓虹遇袭事件我们该从中看出的政治启发,文章一经发布就在青年日报上引起广泛热议。”
来来往往的报童高声叫喊,或许是今天的报纸内容太劲爆,兀自匆匆的行人们听到这大多停下脚步掏出几个铜钱,拥挤到报童的身边。
“给我来一份顺京日报!”
“我要一份青年日报。”
“哎,一份给我来一样!”一个青年挤开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样抢了一份,把钱一递直接跑出老远才停下来。
“看我买到了什么?霓虹国人在公馆遇袭!”
青年叼着包子把报纸往桌上一拍,这一片桌上的人听到全都炸锅了。“怎么可能?”
里面有戴眼镜的同龄人,也有文质彬彬的吃粥青年,穿着袄裙年轻女孩,他们七手八脚一人抢了一份报纸,到最后反而买报的青年手里空空如也。
“国人有识之士越来越多,也不负先贤前赴后继的献身。”
“不过我更好奇的是,做出这事的是哪位同志。”
“唉,这也太危险了,这位同志也太大胆了!”说话的人眉头紧锁,看得出是真心担忧。
桌上的报纸印着一张黑白照片,正是松下几人的尸体照片,看得出伤势很重,而且并不是一枪致命。
或者说松下一人是枪击死亡,其余人都是虐打而亡,下手狠辣,按巡捕房的推测,这几个人到后来脏器破损还和对方战斗了一段时间。
他们是生生被打死的。
可怪异的是时间很短,从他们遇袭到死亡简直是干净利落,公馆的人还没发现,一声枪响已经结束了一切。
凶手的背影约莫一米八多,这在现在的华国来说已经偏高,更别说不知男女,仅凭背影据说十分消瘦。
“危险是危险,可也痛快啊!”一个戴眼镜的青年一拍桌子,大笑道。“痛快,痛快!”
“你们说,这是不就是李太白所说,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青年摇头晃脑的吟诗,憧憬道。“只恨不得能立马见到这位侠士,他一定特别潇洒。”
而身为当事人的陆无雪,知道他们的话一定会说一句,潇不潇洒她不知道,削是真削,骂也是真骂。
办公室里,陆腾华大发雷霆,民国时期长辈对小辈一向严厉,他顶多顾忌侄女长大了,手下领着不少人没上手打。
那是骂了一个狗血淋头。
“陆修曼,你是长本事了?你看看咱们老陆家有第二个你这么长本事的人?”
“前脚威胁,后脚就去杀人,你当别人和你一样不用脑子?”
陆无雪站直身体,垂下头小声嘀咕。“第一个本事的人不就是你吗?”
她这态度把陆腾华气的直笑,这他妈不就是满脸写着七个大字,“我错了,我下次还敢”。
“你啊,你啊!你怎么就不多长点脑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