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后,虎头虎脑的姜跃进也小声道:“栀子姨好。”
姜栀伸手拍了拍他的脑袋,从口袋里掏出两颗奶糖递给他。
这糖还是昨天给蛋子买的,不过蛋子舍不得都吃掉,特意给她留了两个。
姜跃进一看,眼睛噌的亮了,高兴大喊道:“是糖!”
姜德海看得直摇头,语重心长道:“妮儿,这钱啊,不经花,你要送蛋子去上学,要花的钱可不老少,糖这种稀罕东西贵,少买点能省不少钱哩。”
姜栀听到他的唠叨,笑着附和了几句。
姜德海能与她说这话,足以说明她的好话没白说,对方也渐渐放下了对她的成见,把她当成一个普通小辈关心,这是个好的开端。
姜跃进囫囵喝了一碗稀米汤,就背上书包和姜德海,姜栀一块儿出发了。
姜栀看着他的书包,那是个军绿色的斜挎包,包面上用红棉线绣着粗粗的“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包看着松松垮垮,里面大抵是没放几本书。
村小学距姜家村有些距离,走了约莫二十分钟才到。
姜栀老远就看到一片空旷的广场,广场头是连绵的平房,这里就是村小学了。
村办小学条件很差,没有粉刷的墙壁上都是黑渍,远不如二十一世纪的教室明亮,广场上都是结伴而行的孩子,他们有的在念课文,有的在跳皮筋,很是热闹。
姜跃进一到学校就撒了欢,背着书包就加入了打玻璃球的行列。
“这臭小子。”
姜德海笑骂一声,带着姜栀往校长办公室走去。
他来到一间平房门口,敲了敲门,喊道:“方校长,在吗?”
不多时,房门咯吱一声打开了,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人露出头来,十分具有书香气,他笑起来时眼角有着细细的鱼尾纹:“书记怎么有空过来?”
姜德海吧嗒一口旱烟,让开身,指着姜栀道:“这妮儿要送她娃儿来上学。”
方远是校长,最希望孩子们能来学文识字,当即道:“哦?多大的孩子啊?”
姜栀连忙道:“已经四岁了,孩子还小,但是很想学习,您看能不能让他跟着上学,旁读也可以,学费书本费我们照常交。”
方远有些惊讶的看她,明明穿着打扮也不像富裕人家,却是对孩子的教育很上心。
他笑着摆了摆手:“正常跟着上课就行,村子里这样的孩子有不少,能学点知识就多学点,往后对自己有好处。”
姜栀连连点头,这话说得没错。
手续办理的很快,她还顺手交上6元一学期的学费,以及5元的书本费。
校长看姜栀交钱利索,既没有吞吞吐吐搓着手诉说家里困难,也没有骂骂咧咧发脾气,倒是对她生出些好感,温声道:“学校就是大锅饭,每天5毛钱,一个月15块钱的餐费,你也可以交粮食。”
姜栀了然,点头道:“我们交钱。”
说着,就又从自己的“资产”里数出15块钱递过去。
她倒是可以交精细粮,但这些粮食是交公的,最后蛋子吃的和旁的小孩没什么区别。
不过,这一通钱交下来,她的现实资产又大幅度缩水,只剩下可怜巴巴的14块,不过能让蛋子顺利上学,倒是让她松了口气,也算是解决了一桩心事。
不过,上学果然从古至今都是高消费的活动。
也难怪这个年代还没办法提倡人人上学,大多时候都是一家子供一个人,倘若能出个大学生,那一家人都跟着扬眉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