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十一岁的那年,病重多年的父皇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父皇临走前的这几年,病情其实已经渐渐好转了不少,有时候他一口气甚至能写出来一句完整的话,只是依旧不大能言语。
有时候我会去看他,和他说一会儿话。
当然是我说,他听。
我会朝他说一些京城的新鲜事,也会说起哥哥,虽然我没告诉过他什么,但我想他是知道真相的。不知道是不是病久了的缘故,他好像也慢慢接受了三哥和哥哥的事情。
不接受又能怎么样呢?
反正他也管不了三哥!
父皇去世的那天,三哥没有哭,但是那晚我看到他在廊下站了很久。
直到哥哥走过去抱了他一会儿,他紧绷的肩膀才放松了下来。
父皇的丧仪都是依着规矩办的,三哥没有插手什么。
唯独一条,他没有允许任何人替父皇殉葬。
他说活人不该替死人殉葬。
而且他还主张废除了本朝的殉葬制度。
据说有个朝臣觉得这样不妥,怕父皇在下头孤单。
三哥则说,有先皇后陪着陛下,陛下怎会孤单?
还说那个朝臣若是不放心,大可以自己去陪父皇。
后来,那个朝臣就哑巴了,没敢再多说什么。
我也觉得三哥的决定很好,活人不该为死人殉葬。
若是父皇喜欢的妃嫔,生前早已陪伴够了,该当没有遗憾。若是他不喜欢的妃嫔,硬让人家陪葬,岂不惹父皇不快?
所以这个制度废得很好。
后来,三哥有一次朝哥哥开玩笑,说等自己驾崩了以后,让哥哥去给他守皇陵,这样他夜里就能变成鬼去找哥哥团聚。
哥哥不知为何,忽然动了怒,气得大半日没理三哥。
后来三哥才知道,哥哥是气他说这种晦气话。
那日之后,哥哥忽然开始在意起了三哥的身体,不仅逼着他修身养性,还吩咐了太医替他调理身体。因为三哥从前生过很重的病,哥哥担心他落下什么病根。
那段时间,哥哥甚至搬回府里住了几日,说是为了让三哥节制一些,这导致三哥日日都火气很大,身边几乎没人敢惹他。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大概也猜到了三哥火气大的原因。
哥哥作为我的少傅,会适当地告诉我一些知识,免得我因为好奇而犯下什么错误。
所以那个时候,我已经隐约知道一点两个相爱的人之间,大概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了。依着宫里从前的规矩,皇子到了十三四岁以后,就会被安排宫女做一些启蒙。
但哥哥不大赞成这种行为,所以采用了比较正面的方法教导我。
实际上,我内心也憧憬着将来长大后,能像三哥一样,找到一个像哥哥这么好的人陪伴。
当然,这个人未必是个男子,但一定要是我喜欢的。
到了这个年纪之后,我也明白了三哥为什么会走上和父皇截然不同的道路。
因为哥哥的存在,让他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那是一种与他过去厌恶的宫廷生活完全不同的人生……
是哥哥让他有勇气不重蹈父皇的覆撤,也让他有底气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而他们两个人让我相信,将来的我或许也可以!
说回三哥“修身养性”的问题……
最后吴太医再三保证,说三哥的身体底子好,此前的旧疾并没有落下什么隐患,还说三哥这身子骨,活到九十九不成问题。
有了这番话,哥哥才算放下心来。
他又搬回宫里住之后,三哥的火气就慢慢消了,宫里又恢复了一派祥和。
这两年,三哥便有意识地带着我去听政。
一开始我只当他是想让我多学学东西,但后来我渐渐就觉出不对味了。
直到他开始让我参与议政,甚至教我批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