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菜要用到胡萝卜,腐竹皮,杏鲍菇,草菇,鲜蘑菇。
还有什么芦笋,芦荟,木耳,红椒,竹笙。
这些材料无比不是鲜美异常,所有东西出来处理起来也不容易。
其中的草菇,蘑菇,要早早煨汤,还从蔡师傅那边借了点素高汤过来用,提前几个时辰就小火慢炖。
到时候素高汤的汁水能浸满草菇蘑菇里面,咬一口会爆汁。
其他食材也要分别处理,每种食材处理方法都不用,杏鲍菇要切成薄片就行,胡萝卜雕刻成莲花然后放到盐水里避免变色。
剩下的食材有焯水的,有泡到水里的。
腐竹皮则是炸过之后切成两指宽的长条备用。
近十种食材,每种的处理方法都不一样,还好她们四个已经有些默契,基本没有出什么错。
所有食材处理好,接下来的步骤也很重要,那就是摆盘。
俗话说食物色香味俱全,这色肯定不能差。
而苏菀想的,则是要把所有食材分门别类,做成扇形,这也是她后世学到的。
扇形的最下方,也就是扇柄的地方,用蘑菇代替,然后是扇骨,则用切好的芦笋当扇骨,再往上慢慢展开,这里则是扇叶的形状。
扇叶上的食材分门别类,腐竹为一层,再往上还有各种菌菇等等。
最后扇子最上方,也是弧形最长的地方,用木耳跟草菇间隔放置,显出扇子的层次感。
远远看过去,就像是一个风雅的纸扇在盘子里展开,里面的食材互不干扰,又隐隐分成扇柄,扇骨,扇面,其中扇面的面积最大,里面饱含的食材也最多。
这道菜不愧鼎素上珍,看着风雅,名字也有雅趣。
但这只是食材处理好,后面还要调味与此同时也给“纸扇”做个框架。
这外面的“框架”用三种调味酱料组成。
一个是平常老抽酱油调味做成,第二则是较为浓稠的白芡,第三则挖了酸梅酱放了一圈。
里面的食材经过处理,各有各的风味,那个雕刻的胡萝卜红莲也在旁边作为点缀。
吃的时候夹着里面食材,沾着外面一圈的料汁,又或者把料汁混合到一起,也是别样风味。
这道菜吃的也是食材本身的味道,但因为摆盘好,食材丰富,处理得当,绝对配得上,上珍这两个字。
中午第一道菜就这么做好。
不等大家欣赏,第二道佛法蒲团,同样要做了。
蒲团这东西大家都知道,蒲草做成的圆形垫子,一般修行之人会在上面打坐。
苏轼也写过蒲团坐纸帐,自要观我身的诗句。
此刻要做的佛法蒲团就是要把食材做成蒲团的模样,就在盘子中间。
要用到的食材也有鲜腐竹皮,原本要新鲜莲子的,这时节只能用冰窖里拿了,再有芡实一把。
芡实这个食物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如今算是在中药里面,也是睡莲目的一种,跟莲子一起熬粥极佳。
苏菀那个时空古代人也爱吃这个,比如宋朝人常常吃的鸡头米,连当时的皇帝都让人出去购买,这鸡头米就是新鲜芡实。
新鲜的时候叫鸡头米,处理之后就是芡实。
这东西的味道稍稍清香,跟莲子差不多。
剩下的便需要腰果,蘑菇,昨天还剩一点的冬菇。
又是食材很多的一道菜,这样才能满足早就吃刁了的法师们。
苏菀尝过白师傅跟蔡师傅做的饭菜,那味道放在哪,都没人会说差的,如今这种情况,也只是那些人吃多了没事找事而已。
此时开始收拾这些食材,还有厨房里其他厨子们看着尚食司几个人利落地做事,心里也暗暗钦佩。
有些做小厨房的总会看不起大厨房,觉得大厨房做饭菜都是大锅饭,过于粗糙,其实只是科目不同而已,做的方向不一样而已。
可常常跟食材接触,都会触类旁通。
食材准备好,一个宫女开始炸鲜腐竹皮,炸到金黄之后再放到清水中浸泡。
炸是为了让口感更加劲道,浸泡,是让豆筋的皮软下来,一会好做菜。
还有一个宫女则是按照苏菀说的,把莲子,芡实,腰果,两种蘑菇开始给焯水。
并非是焯清水,而是里面放了点薄荷香叶等等,为了让这些食材入味。
接着做调味的厚汁,直接奢侈地用了点花生油炒香菇酱。
为什么说奢侈,这花生在天祥国出现没多久,所以花生榨油技术也一般,榨出来的油都很珍贵。
花生油有多香自不用说,炒菜都会多几分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