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哟我的东家,咱收声吧。”
马车赶得飞快,透过车窗,路边一袭袭的荒凉物景,不时闪过眼睛。沉默坐着,陈家桥叹息一声,只觉得身体很深的地方,似有一根莫名的绿草,忽然长了出来。
“四儿,这辈子最想做什么?”
“娶媳妇。”
“还有呢?”
“娶两个媳妇。”车夫头都不回,“东家呢,东家最想做什么?我听说司坊那边,准备给东家放官了。东家这一回,可是光宗耀祖。”
“有些无趣。”陈家桥淡淡开口,“我记得三里乡那边,有个用伞剑的武夫留冬,稍后你替我去寻些好东西,我去拜访一番。”
“东家还要学武啊。”
“总想做些什么。”
不再答话,陈家桥仰头靠着,呆看着斑驳的马车顶,一时陷入沉思。
……
“弃了吏官,又卖了四栋祖屋,还有百亩良田,便是为了救济难民,便是为了做侠儿?”常家镇中,常小棠起了身,满脸不可思议。
“便是如此,这般说起来,这陈家桥也是一顶一的好汉。”
“知晓。”常小棠呼了一口气,“我常小棠佩服的人不多,如今看来,四屋先生也算一个。”
“他带着四十余的侠儿,正被官府追缉。”
“仲德,派人去请他入常家镇。便说我常四郎也是反贼,与他情投意合。”
旁边的老人想了想,“若按我说,四屋先生不大喜欢世家之人,反而对穷困之人生出悲悯之心。或会暂栖在主公麾下,但若有机会,恐会离主公而去。”
“那便由他了。我常四郎喜欢的人不多,再者说我一个卖米的,还怕养不起这几十人?若有了四屋先生相投,说不得会有越来越多的侠儿,入常家镇。仲德,大纪眼看着快不行了。”
老人想了想,终归同意下来。
常家镇外。
一个背着伞剑的侠儿,在昏色中下了马。追随在后,四十余人也走出了林子。未能歃血入盟,便如一群散户,只为了杀贪杀奸,他们便聚了起来。
“香主,要入常家镇么。”
“入吧。”陈家桥回头,看了一眼追随的兄弟,“最近可有李总舵主的消息?”
“未能寻到,内城一带的侠儿舵,被追缉得紧,也似是消失了。”
陈家桥叹了口气。他这一路,原本是想投靠李知秋的。
“香主,来人了。”
“匿。”
“是一位讨粮酿酒的小东家。”
陈家桥抬头,迅速扫了一眼。确是一位平平无奇的小东家,除了年轻一些,并无任何的出彩。旁边那位铁塔壮汉,倒是有些异士之像。
“走吧,从另一门入镇,莫给常公子招惹麻烦。”
……
脚步停下,来讨粮的那位酿酒小东家,狐疑地转过了头,发现四下无人,又迅速收回了目光。
天色交错,便在忽然之间,一声破开昏天的惊雷,平地而起。
酿酒小东家抬了头。
往后门走的香主陈家桥也抬了头。
昏天夜幕被撕碎的瞬间,似有清风骤起,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站在常家镇的前后,都齐齐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