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石大匠他们平安,而且即将归来,商榷心中也甚是欢喜。
毕竟这些人是因为他才远行去了北疆的,若是出了什么事情,他也难逃责任。
如今能平安归来,他也能少些担忧。
只是——
看着两位端坐于上位的大人,商榷总觉得他们似有话尚未宣之于口。
这二位大人来的如此之快,定是前几日就已出发。
且有兵士随行,应是临时决定到俞城县的。
而且事情不小,不然不会带兵而来。
这俞城县境内一无匪患,二无灾情,这两位大人的来意就值得深究了。
刚刚两位大人都提及了水泥和红砖,难道是想要这炼制之法?
商榷想了想又暗自摇头,否定了这一想法。
那是——
因为知道了这红薯的产量,想一锅端了?也不像啊!
商榷再次摇头,否定了这一想法。
但是总是这样顾左右而言他,实在是难受。
这般迟疑不像是单纯为了水泥或红薯而来,难道是另有什么缘故?
商榷飞快地回忆了自己穿越后的所做所为,从假借身份到处理了姜、冯二人,从结识公子桓他们再到无意之中救治了姜令,从以具名文书参加乡试再到饲豕种植红薯……桩桩件件想了个遍也想不出是何处出了纰漏。
而且这二人的表情也不像是来找事的,但像是来求人帮忙的。
越想心中越觉得烦闷,只觉得古人实在无聊得很,有什么话就不能直言不讳吗?
商榷不由开口,直接问道:“二位大人可是有什么难言之事?”
是啊,有话你就说啊,这么闷着能解决问题?
府台大人看向许郡尉。
许郡尉迟疑了一阵,才说道:“闻商生善岐黄之术,甚至能去腐生新,不知此事确否?”
啊,是因为这个啊。
商榷松了口气的同时,看了一眼李信,见他摇了摇头表示不是自己泄漏出去的。
这时左晋明悄悄凑近,小声提醒道:“黄大夫。”
商榷这才想起,当日救下姜令后,黄大夫曾至家中小住了几日,只为阅览《医册》,后因急患上门不得已才离开。
黄大夫离去时曾言过几日再来,却一去不回。
刚开始,商榷还曾遣人去药铺寻他,但未见其人。
左邻右舍皆言黄大夫出诊未归,后来因为事多又杂,就把此事给忘了。
如今想来,这黄大夫已有数月未见踪影了。
这么长的时日算下来,商榷心想这病患所得之病定然不是什么急症。
若是急症,这般拖延下来,只怕人也早就死透了。
左晋明见商榷想事情想的出神,在他身后轻咳了一声。
商榷看向上坐的两位大人,没有把话说死,“榷确实是会些旁门技法,只是不知这患疾者是何人?”
许郡尉说道:“这患疾者非一人,而是郡内数地。”
“郡内数地?”商榷一愣,“那岂非是疫疾?”
不,不对。
商榷刚说完自己又立即否了,若是具染性的疫病,春时就该有消息传出才是,不会等到现在。
且大疫之年不举,这是成例。
秋闱既然如期举行,应该不是疫病。
李信也惊道:“郡内数地?为何各府无有接获消息。”
真要是疫病,却瞒而不报,是要诛全族的。
里正听闻此信也是震惊不已。
“此患并非疫疾。”
府台大人忙在一旁解释道:“因非疫疾,又怕引起郡内百姓恐慌,这才封锁了信息。”
“因为得此病疾之人涉及几个县、村,恐外人误传疫情,郡守大人才请郡尉遣兵封锁了那几处村落,禁他们出行,且令全郡医者尽心救治,固消息尚未外传。”
商榷不解既然这病非疫病,又非急症,何需封锁地方。
许郡尉叹了口气,语气沉重地道:“此疾不传人,患者之间症状亦有不同。”
“患者初时亦无性命之忧,日久就会四肢麻木,唇色发青,脸色发黑,有的还会呕吐、腹胀,突然离世。”
商榷搓搓下巴,这症状听着怎么样是重金属中毒似的。
许郡尉继续说道:“过往此疾也并非没有,只是多在山城苦延村一村,苦延村地贫,产出极少,村民也是贫苦异常,有传他们是食了毒盐才患有此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