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如何,所有事都要等到乡试秋闱之后再说。
而他之所以急着回去,不过是为了再《农时》之上再添几笔。
实在不行就弄堆杂册、残简之类的,把一切都推给原主的祖上。
反正他们又不能去阎王殿核实。
噢,对了,这个世界还没有十殿阎王的说法。
……
带着一腹愁肠,商榷回到了源溪村。
不过五日光景,商榷再看源溪村,总有一种世外桃源之感。
进村时,路过里正家门前,商榷便叫顾里停车。
下车后,着他们二人先行回去,自己则去了里正家里拜访。
里正正坐在院中,手里的草编已编了大半,看得出是个簸萁。
见商榷来访,也没有站起,而是指了指一旁的脚凳,“坐。”
商榷一撩衣摆坐了下去,顺手帮里正整理竹条。
都说人老成精,物老成怪,里正见他这般就知道商榷必定有事,于是开口问道:“商生出了一趟门,可是开了眼界?”
商榷是带着麻烦来的,自然有些不好意思,他笑了笑问道:“叔,我想问问缘何现在大家都不养豕了”
有些事,商榷要提前跟里正说明。
虽说出了五服,但商榷与源溪村的商氏一族本就是同宗。
自己埋下的雷,若处理得好倒也罢了,若处理不好说不定还要连累别人。
“这养豕之法自十国之乱就失传了。”
里正手里的动作顿了顿,又说道:“怎么,从你父亲留下的简卷中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商榷心中一喜,顺势应了一声“嗯”。
里正声音不急不徐地说道:“当年你太爷爷分家时,就喜欢要那些祖上传下来竹简,你父亲也常常摆弄这些,甚至还考上了秀才。”
里正的话正是商榷想听到的,“这段时间,见你家中变化,你又有意参加乡试,我就知道你手里定是有什么不得了的东西,只是没想到竟然是饲豕之法。”
里正看了看商榷,语气格外坚定,“你放心,咱源溪村商氏也不是谁都能拿捏的,明天我着人请族老到祠堂把这事说上一说。”
什么分家时祖上传下来的竹简?那根本就是没有的事。
里正的这番说辞想必是在心里想了许久了。
过去不说,是因为商榷没有意识到他暖棚里的那些东西,究竟是怎样的惊世骇俗。
如今这样告诉商榷,也只是为了保全商氏一族。
商榷心知肚明,于是一咬牙说道:“叔,榷所得不止如此。”
既然已经惊动族人,那不妨一次性惊动个彻底。
里正闻言眯起了眼。
商榷也坦然回视。
半晌,里正才说道:“你父亲没和你说过商氏一族的来历吧。”
商榷懵然地摇了摇头,不明白里正的意思。
里正放下手里的东西,随手弹了弹身上的竹屑,站了起来。
“源溪村商氏是殷虚商氏的嫡枝。”
商榷闻言也站了起来,一脸的惊诧。
殷虚商氏,乃一千五百年前大殷国王室。
《国礼》有载,殷虚商氏为人族正统。
一千年前,镐京姬氏以商王无道为由,号天下诸侯王起事。
得天下而取代之,建立大成国,殷虚商氏就此消声弥迹。
然而,姬氏当权不也不过三百余年。
因为姬氏建国时诸侯王出力不少,姬氏至始至终都未能收敛王权。
致使各诸侯王权利过大,形成王权积弱而诸侯势强的格局,这才有了后来的十国之乱。
也就是现今十国的前身。
若非一百年前“仁圣”庄轲,促成十国会盟,消战于文,只怕这天下还在纷争之中。
商榷没想到自己随意一穿,竟然还是个王族之后。
而且最算过了一千多年了,世人依旧认为殷虚商氏才是人族正统。
否则《国礼》也不会有此记载。
可,若是这样的话……
商榷正色道:“榷无意引天下纷争。”
里正呵呵笑了起来,“放心,商氏灭国之时就立有祖训,殷虚商氏兴族不兴国,世人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