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知道啊,可是管家似乎不愿意多提,应该是发现了我们在调查郡守的事,而且关于李思宁的一切都在那场大火里消失殆尽了。”
司景冉听他抱怨的口吻,上手眯了摸他的头,温声说:
“不会的,除了这里,肯定还有别人知道李思宁的事,一个人活在世上,不可能只有纸上的东西。”
宋崇光明白了,他还得去探探郡里其他人的口风,首先拉了拉司景冉的衣襟要他低头,而后亲了亲他,说道:
“多亏了你。”
听见名字,宋崇光猛地抬头,看着他手里的家谱,意识到那副字里的‘宁’指的就是这位胞弟。
李思宁,他真的是病死的吗?
那厨娘口里的报仇是什么意思?
宋崇光走到字画前,掀起字画瞧了瞧,后面墙壁平整光滑,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对劲,他上手敲了敲,也确实是墙壁。
杨正依然奋斗在无数卷宗里,他怀疑匪徒的名字就在这里面,可郡里年年都会有犯人被判,有的直接掉了脑袋,有的在牢里待到死,有的则被放了出来。
可谁也说不准匪头的身份是被放出来的牢犯,还是那些死去牢犯的亲人。
这无异于大海捞针,没有用的。
杨正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放下了卷宗,转而开始看李思义留下来的东西。
这位郡守藏书很多,且本本都有自己的注解,看得出他的认真,按照那进京上报的老人和管家所说,郡守大人为官清廉,一心为民,丝毫挑不出错来。
宋崇光思索着,转过头来拿了家谱,家谱里除了人物名字,还绘有画像,历任郡守都有自己的丰功伟绩,到了李思义这里,记载的就更多了,又是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又是建造水渠……大大小小,数不胜数。
但是家谱里有一点很奇怪,记载止于李思义,而那位病逝的胞弟却只有一个名字和自己的出生日期以及死因,连自己的画像都没有。
他还以为这是什么家族规矩,接过翻了翻前面,同样有过前任郡守有兄弟姐妹的情况,也都有自己的画像。
宋崇光回头,对上杨正的视线,他显然也发现了问题,说道:
“这个李思宁果然有问题,或许我们该去他的房里看看。”
宋崇光也是这个意思,但当他们像管家提起时,管家却面露难色,回答道:
“公子,不是老奴不想带你们去看,而是这宁少爷的院落已经被大火烧了。”
宋崇光和杨正面面相觑,不约而同的疑惑起来,问道:
“为什么会起火?”
管家回答:“宁少爷死后,老爷思之若狂,整日里茶饭不思,晚上还常去宁少爷的院落饮酒,睹物思人。后来有一晚,老爷喝醉酒后失手打翻了烛灯,火便蔓延起来,要不是下人发现的早,连老爷也要烧死在里头。”
听起来合情合理,宋崇光又问:
“既然如此,府里还有其他关于宁少爷的东西吗?”
管家摇头,看来那场大火带走了所有李思宁的东西,留下的只有一个名字。
那该怎么办呢?宋崇光迷茫了,只好先回去,把今天的发现告诉司景冉,司景冉安静的听他说完,思索片刻,说道:
“既然如此,兄弟二人必定关系极好,但厨娘口中所说的报仇呢?”
宋崇光无赖又头疼的躺在司景冉腿上,郁闷的说:
“我也想知道啊,可是管家似乎不愿意多提,应该是发现了我们在调查郡守的事,而且关于李思宁的一切都在那场大火里消失殆尽了。”
司景冉听他抱怨的口吻,上手眯了摸他的头,温声说:
“不会的,除了这里,肯定还有别人知道李思宁的事,一个人活在世上,不可能只有纸上的东西。”
宋崇光明白了,他还得去探探郡里其他人的口风,首先拉了拉司景冉的衣襟要他低头,而后亲了亲他,说道:
“多亏了你。”
听见名字,宋崇光猛地抬头,看着他手里的家谱,意识到那副字里的‘宁’指的就是这位胞弟。
李思宁,他真的是病死的吗?
那厨娘口里的报仇是什么意思?
宋崇光走到字画前,掀起字画瞧了瞧,后面墙壁平整光滑,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对劲,他上手敲了敲,也确实是墙壁。
杨正依然奋斗在无数卷宗里,他怀疑匪徒的名字就在这里面,可郡里年年都会有犯人被判,有的直接掉了脑袋,有的在牢里待到死,有的则被放了出来。
可谁也说不准匪头的身份是被放出来的牢犯,还是那些死去牢犯的亲人。
这无异于大海捞针,没有用的。
杨正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放下了卷宗,转而开始看李思义留下来的东西。
这位郡守藏书很多,且本本都有自己的注解,看得出他的认真,按照那进京上报的老人和管家所说,郡守大人为官清廉,一心为民,丝毫挑不出错来。
宋崇光思索着,转过头来拿了家谱,家谱里除了人物名字,还绘有画像,历任郡守都有自己的丰功伟绩,到了李思义这里,记载的就更多了,又是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又是建造水渠……大大小小,数不胜数。
但是家谱里有一点很奇怪,记载止于李思义,而那位病逝的胞弟却只有一个名字和自己的出生日期以及死因,连自己的画像都没有。
他还以为这是什么家族规矩,接过翻了翻前面,同样有过前任郡守有兄弟姐妹的情况,也都有自己的画像。
宋崇光回头,对上杨正的视线,他显然也发现了问题,说道:
“这个李思宁果然有问题,或许我们该去他的房里看看。”
宋崇光也是这个意思,但当他们像管家提起时,管家却面露难色,回答道:
“公子,不是老奴不想带你们去看,而是这宁少爷的院落已经被大火烧了。”
宋崇光和杨正面面相觑,不约而同的疑惑起来,问道:
“为什么会起火?”
管家回答:“宁少爷死后,老爷思之若狂,整日里茶饭不思,晚上还常去宁少爷的院落饮酒,睹物思人。后来有一晚,老爷喝醉酒后失手打翻了烛灯,火便蔓延起来,要不是下人发现的早,连老爷也要烧死在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