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再去户部左侍郎家时,待遇一下子又高了一等。
刚下轿子,门子通报后走进侧门,院子里已经跪了一地的下人。
按照和邹恒毅一样的套路来了一遍,户部左侍郎赵伯春只能捏着鼻子答应帮他。
而且走的时候,还亲自送他出门。
直到他上轿离开,这才进门。
这事很快就传遍京城,不少家中有读书还算不错的子弟的家族,那是恨不得八抬大轿请他上门。
搞的贾政再也坐不住的直接找上门,然后贾兰就加入到了走读的行列。
至于贾宝玉,这家伙倒是巴不得上门请教,顺便有出门的理由。
只不过讨论的肯定不是四书五经。
石仲魁打算开荒,来要钱的事,也很快传遍的朝堂。
一些早就盯着石仲魁开荒的官员、勋贵,自然而然开始帮他说话。
最后不仅拿到了三千石粮食,还让他如愿的拿到了,可以找乡绅募捐的公文。
至于官正宏的案子,除了有训斥石仲魁看护不利的公文外,什么事都没有。
而且在他待在京城期间,就已经送去了刑部复核。
石仲魁一句‘要维护读书人体面’的暗示,逼得刑部的刑部只能结案。
否则必然有更多人找刑部的麻烦。
不过刚入官场,手下就有人畏罪自杀,有人觉得石仲魁一身正气,也有人更加警惕和防备着他。
但整体来说还是好的,毕竟这案子其实经不起琢磨。
稍微想想就猜到,他已经把事情压到危害度最低的程度。
别看戏文里的包大人明传千古,但换到现实里,基本上没几个人愿意和他一起共事。
但要说谁是最被同僚讨厌的人,那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文正公,肯定排在包大人前面。
-----
几十个家中至少千亩地的大地主们,一听是要自己捐粮、捐钱,心里顿时一万个不愿意。
而且,这次来的人连一半都不到。
更别说那些家里有几十亩、几百亩土地的乡绅就更多了。
自己捐了钱粮,不是让其他人占便宜了嘛?
石仲魁早有准备,让薛蝌带着人把一副图册挂了起来。
别说乡绅了,就是陪着来的宛平县令,都目光热切起来。
修整河道、灌溉系统,本身就是政绩之一,而且还是极容易加分的一项。
上官喜欢,士绅更喜欢。
离任时,万民伞都可以玩玩。
“大人,您要是真能做到,我家第一个捐1百石粮食。”
一百石等于12万斤,换算成现代的重量,其实也就6、7吨。
别看数量不多,可即便是灾荒年,宛平城县令求粮,这群人也没大方到一开口就给一百石的地步。
而且定下调子,后面的人差不多也会是这个数字。
毕竟这不是灾荒时白给,而没任何回报。
要是给少了,今后都没足够底气在灌溉时,和人争夺水源。
四十多人募捐下,最后刚刚过五千石。
石仲魁暗道这群家伙其实精明着,五千石也就是五千两银子换来一条足以惠及子孙的水源,怎么算都划得来。
而且平均一百多石,也就是一年收获粮食的十几分之一而已。
石仲魁倒没生气,本来就没想过这群地主老财能有多大方。
加上之前从上面要来的三千石和结余的一万三千石,手里一下子就有了两万一千石粮食。
拿到粮草,也有了合理解释粮食来源的理由。
石仲魁当然不愿意再浪费时间。
有宛平土地公的帮忙,想在茫茫山野中,选十几次处海拔高度比外界高的自涌泉,就如开了上帝视角一样。
自涌泉说白了,就是地下暗河流动时,水流遇到岩石裂缝时,要是水压足够大,水就会顺着裂缝被水压冲出来。
所以不少山上,才会出现自涌泉。
当然,这也受到季节和降水的影响。
降雨后,水渗入地下河,自然会增强水压。
从薛金平手下的三千屯田兵中,选出500人,带齐长矛弓弩和帐篷、粮草,跟着骑在马上的石仲魁,花了半天时间行军,来到了未来的长沟湿地公园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