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毕竟湍流算法公测的效果摆在那里,前些日子陆主任还给他打电话,铁总的单子都已经被谈下来了,今年暑期整个12306系统已经开始整体部署,为这事实验室派去研究员熬了整整三个晚上。
虽然名义上依然在公测中,但却已经在各大网站有序的铺开。
华为云已经开始正式推出客户体验升级功能,华夏其他的云服务平台也开始主动找上门谈合作,据说双方正在接洽中,就合作模式在进行探讨。
当然宁为并不觉得这些跟自己有关系。
他已经完全授权给了实验室代表他去运营。
关于算法的推广跟具体的授权价格,之前都已经商量好了,按照合同来便行。
实验室跟华为那边都会在每个财季汇总后,直接打到他卡上。
宁为唯一的义务大概是在湍流算法需要升级的时候,要贡献些脑力支持。
很合理。
当然,在大洋彼岸,毫不意外的,当宁为收到这封通过审核的邮件时,论文上并不算完整的湍流算法源代码也已经开始被许多高科技公司的工程师们研究着。
是的,宁为并没有放完整的源代码,只是将实现必要功能的源码在论文里体现了出来。当然,掺了屎的部分他是一点都没拉下,全在论文里公布了。
当然宁为觉得自己并不是希望有人踩雷,只是单纯的为了大家都能尊重知识产权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努力罢了。
目前能够设计湍流算法芯片的eda软件已经在华为研究室开始使用,按照华为那边的规划,网络设备的硬件技术部门正在加紧时间设计新一代的主板布局,方便将未来的算法芯片完美融入主板。
这个时候关于极简eda应用限制性问题也随之而至,因为极简eda还不具备设计主板的功能,对于硬件部门来说,需要在设计图上将芯片嵌入主板,在进行仿真测试的步骤会异常困难……
好吧,这已经不是宁为需要关心的问题了。
这也让宁为颇为庆幸在关键时刻把这个烫手山芋甩出去了。
果然,从理论到应用,没有海量的科研人员去推经验,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国内目前大概也就是华为有这个体量能干这活了,换了另一家,想要将极简eda发扬光大,怕是多很难。
只是对于江大的实验室来说,这大概也是挑战。
因为要让这款eda软件具备更复杂的设计能力,其中的工作量必然是超乎想象的……
当然这对于华为来说大概是幸福的烦恼吧。
宁为大概了解华为的计划,当第一代带有湍流算法的新型网络设备登陆市场的时候,便是就新一轮芯片谈判展开的时候,毕竟是合作伙伴,宁为还是希望这块能谈判成功的。
一个开放而公正的市场更有利于技术的革新是毋庸置疑的。
当然他也只是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