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自从将湍流算法变现之后,钱包鼓起来后,宁为发现自己已经没什么在顶刊发论文的动力了,这才是他跟鲁东义说懒得在往四大顶刊投稿的真实想法。对于拿奖的心态大概就是随缘,反正数学类奖项最高也就八十万美元,以前能让他心潮澎湃好一阵,但现在只是无感。
但这并不是说宁为已经对学习没了兴趣,恰好相反,完成他手头的项目,丰满三月的主程序,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已经逐渐代替了之前的想法,成了现在宁为最重要的人生目标,没有之一。
就好像他曾经跟鲁东义说的那样,他想尝试一下,是不是真的能让国家把低保从一千提到两千甚至三千。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宁为觉得他肯定不能将精力太过集中的放在某一个研究方向上,而是应该跟一帮愿意做事的人去合作。
这次跟谭教授项目组的合作,宁为就觉得是个不错的开始,虽然说这个项目就算成功了,暂时也无法实现应用,但说不定以后他能将量产碳纳米管宏观尺度还能保持微观特性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项目立刻就变得现实意义重大了。
所以虽然刚刚临走时还在跟张师兄强调这个问题不一定能解决,但其实宁为还是很认真的希望能干脆利落的找出问题原因。
有句广告词怎么说得来着?
要默默的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他打算试试。到不求惊艳所有人,但求能让自己开心。
……
宁为也再次体会到了学习让人快乐的感觉。
如果说之前在跟张研成聊天时,说了句对材料学略懂,稍显夸张的话,在看了几十篇关于碳纳米管的研究资料跟论文后,宁为觉得他现在绝对可以理直气壮的说这句话了,尤其是碳纳米管这种极为有趣的低维材料。
研究完前人的发现之后,他这才调出了从实验室里拷贝出的数据。
怎么说呢,这材料明显是半点都没藏私,每个流程的数据都详细的罗列在表格内。
当然,对于项目组来说也的确没必要藏私,毕竟如果因为隐瞒数据而无法解决问题的话,整个项目都可能有被列为失败项目,所有资料封存,暂时不在启动的风险。
尤其是看到张师兄如此热心,宁为甚至怀疑张师兄的博士毕业论文都可能跟这个项目息息相关,甚至就打算通过这个项目取材。
当然,数据太详细其实有时候也不是好事,因为罗列出的数据越多就意味着无效数据更多,要把这些数据全部找出来都是件麻烦事。
宁为首先要做的是对所有数据做一个梳理,毕竟他不可能将这些数据全部导进三月的数据库。
同时他还要通过已经掌握的项目组内那些仪器的各项功能跟数据分别建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来方便三月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
这对于其他人来说绝对是个极为困难的工作,当宁为发现他非常擅长做这个,比写论文还擅长。
早在负责eda项目的时候,他就发现自己在编程时思路非常清晰,这也是他编程时手速超快的原因,而现在对这些复杂数据进行处理的时候,宁为发现大脑的思路更为清晰了。复杂的数据从脑海中过一遍,便能通过直觉剔除掉肯定跟结果无关的无效数据。
而且这种整理数据的活当真是件让人很舒爽的事,一不小心便沉迷了进去。
“小宁总,晚上吃点什么?我准备去打饭了。”听到耳边传来余兴伟小心翼翼的询问声,宁为才从数据整理带来的快乐中回过神来,随后便感觉到肚子的确饿的很。
“嗯……”宁为还没想好晚上吃点什么,办公室的门被敲响,鲁东义说了声:“请进。”
门被推开,一道倩影走进办公室,宁为“腾”得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动作利索到把女孩吓了一跳。
“你来了?”宁为惊喜的说道。
“嗯,我在食堂吃完就想着你们肯定很忙,怕错过吃饭时间,就顺便给你们送点饭。”江晨霜提了提手中的袋子,里面装了六个一次性饭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