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意死的很突然,没有设立太子,没有设立辅国大臣,就这么忽然死去了,留下一地的烂摊子给金陵,给羽嘉子和从北莽赶回来的黄瓷。
二皇子用小拇指挑着那酒壶笑道:“我那位大哥以为掌握了兵权就掌握了主动权,可是他似乎忘记了,这天下还是掌握在读书人手中。我大哥的那些密探恐怕连金陵城都进不去吧”
书童笑道:“的确如殿下所料,那些密探全部死在了金陵城外,尸体都快将金陵城外铺满了。”
知道书童说的是夸张之语,二皇子还是笑的很畅快,在金陵,自己可不止一两个耳目。
金陵城城主府内,黄瓷和羽嘉子还有陈九霄对着李仲意的尸身怅然若失。
黄瓷率先开口:“陛下是为了救白泽而死,我们一定不能让大古国乱起来”
羽嘉子点了点头:“金陵城如今风起云涌,两位皇子的耳目开始慢慢往金陵城渗透,我故意放了一些进来,接触过了一下,结果不太满意,两位皇子都有争大统之意”
说道这里羽嘉子眉头皱了起来:“如果两位皇子真的撕开脸皮,那大古国这些年就要陷入内部的纷争,而那三皇子李承德已经越过了太平关,正在伺机而动,这件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大古国危险了”
黄瓷也皱眉说道:“无法处理,既然两位皇子都想争,那就不是靠言语能说得通的,只有事情尘埃落定才行。”
羽嘉子自然知道黄瓷的意思,但是思路再三之后,羽嘉子面露难色的说道:“不行,此事太过冒险,而且就算我们写出了那道遗诏,两位皇子也不会认的,说不准还会将我们当做反贼。”
羽嘉子的担心不无道理,两位皇子既然分别掌握了自己的力量,肯定是留有后手,就算遗诏出现,另一位也不会束手以待。
更麻烦的是,羽嘉子假扮李仲意试探过这些官员,通过这些天的接触,朝中明显分为两派,武将多数站在大皇子一派,文官则是支持二皇子。
黄瓷忽然怒道:“这事就该白泽来选”羽嘉子眼神一亮:“对啊,就该白泽选”
黄瓷立马说道:“他现在在哪都不知道,你怎么找他?再说了我刚才就是气话,这大古国之事怎么能让白泽选”
羽嘉子则不以为然:“陛下是为了救白泽才死的,说明在陛下心中白泽的性命比他自己的性命还重要,陛下不可能不知道大古国的危机,他还是选择去救白泽,所以这事就该白泽来做”
虽然觉得羽嘉子说的有几分道理,可黄瓷还是觉得有些不太好,毕竟一国大统怎么能交由外人来决定,于是黄瓷问向一旁的陈九霄:“您觉得呢?”
陈九霄自从李仲意时候情绪一直不高,他摆了摆手:“随便吧,和我没什么关系,谁当这个皇帝都好,我只是想陪着陛下,别让他走的不安心”
陈九霄的话点醒了羽嘉子和黄瓷两人,谁做皇帝无所谓,重要的是大古国,如果大皇子做皇子能在短时间内稳住二皇子,大古国就能将李仲意驾崩的影响降至最低,同理,二皇子也一样。
可问题是现在双方都没有短期内稳住对方的把握,按照羽嘉子的估计,一旦大皇子和二皇子开战,至少三年方能稳定局势。
如果到时候这三皇子从中挑事,那可就不是三年的事情了。
大古国很有可能就此分崩离析。还有大魏和西楚。西楚九江王当日重伤濒死回到了西楚不久后就离世了,现在整个西楚都交由大魏拓跋余。
大魏现在非常危险。没有了共同的外敌,难保大魏不会再对大古刀兵相向。
现在的大古国可谓是内忧外患,而这决定权就在金陵,就在看着李仲意尸体的三人手中。
羽嘉子深吸一口气:“再观察一下,我应该还能撑两个月,到时候在两位皇子中选一个,现在开始准备皇帝驾崩后的事宜”
这些事宜比较负责,比如说金陵城作为皇帝驾崩的城池该如何处理,四皇子现在在离大魏很近的地方巡狩,是不是要召回来。大皇子和二皇子到底选谁,选择了之后这两人会有什么手段。以及两人在朝中势力如何分布。
用两个月去了解两位皇子在朝中十几年的根基人脉,就是羽嘉子也感觉有些不可能,这件事情居然让羽嘉子生出了一种做到哪一步算哪一步的程度。
大古国之外的山上势力都接到一个消息。
李仲意将会在年关的时候驾崩。
匪夷所思却无比确信。
山下未动,山上已经开始风起云涌。
山上的根基还是在山下,如果山下乱了,山上哪里还能维持清净。
于是活死人作乱都不怎么下山的山上纷纷选择了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