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映月的回答,纪霜凝思忖了下,叫人安排了马车自己也去养济院看看。
任瑾虽不要工钱,但纪霜凝也没真的克扣下来。
可从来也未见到任瑾给自己买过什么东西,而他平常吃穿用度也都在府里更不需要开支。纪霜凝猜着估计任瑾都捐给养济院了,毕竟他自己长大就十分不容易,按他的性格,也不愿意再看到还有孩子像他以前一样受苦。
纪霜凝便准备亲自去看看这养济院是个什么情况。
到了城外养济院,纪霜凝没急着进去,而是站在外面看了一会。果然任瑾就在这里,不仅如此,还带来了几本《数学》月刊给孩子们讲故事。
任瑾买不起儒家典籍;月刊也本是书院送到侯爵府的样刊,被纪霜凝随手送给他的。
他把这些带到养济院中,准备转赠给这些无父无母的可怜孩子。既然没有机会学习儒道,那么多接触下数学,如果有幸能觉醒第四天路的什么能力,对孩子来说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任瑾!”纪霜凝叫了一声。
“小姐!你怎么来了?”
看到纪霜凝,任瑾十分惊讶,第一反应就是纪霜凝有什么急事找自己,才会亲自来这边找自己。任瑾便立刻站起身,走了出去。
原本围在任瑾身边的孩子们,看到有人来找大哥哥,也怯生生不敢出声,年纪小一些的甚至已经害怕得躲在大孩子的背后了。
“没什么正事,只是我听映月说到,就来这里看看而已。”
任瑾十分不好意思,从来都没有贵人去养济院的先例,“小姐,你不该来这里的。”
纪霜凝以前也去孤儿院做过义工,所以对这话并不认同,笑着摇了摇头:“怎么,只能你来之,不能我来之?还是这里写了什么牌子不让我来?”
任瑾听到这句话,赶忙将纪霜凝迎了进来:“我看这些孩子可怜,所以经常来这边看看,这次带了些书来,也是为他们以后考虑。”
任瑾小心地探了探纪霜凝口风,生怕她埋怨自己自作主张送这几本月刊到这里,如果她不愿意,那么自己只能另外再想其他方法帮孩子们了。
纪霜凝看着任瑾小心翼翼的神色,扑哧一下就笑了出来,没想到外人看着冷冰冰的任瑾,不仅本质上是个吃货,面对孩子们还这么热心。
“当初说了那几本给你的,就随你处置,你烧了都行。”纪霜凝故意逗了任瑾一句。
不出所料,任瑾赶忙摇了摇头:“小姐真会说笑,这些珍贵的东西,怎么能暴敛天物呢?”
养济院院长听到外面的动静也赶忙走了出来,是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身上的衣服已经洗得发白,早已没了原本的颜色,胡须也没剩下几根,更有着和他同龄人不一样的沧桑感。
“李院长,这位是伯阳侯纪霜凝。”任瑾赶忙介绍了下双方。
伯阳侯大名如雷贯耳,李院长赶忙行了一礼。
“院长客气了,我就是随便来看看。”纪霜凝看着面黄肌瘦的孩子们,也很心酸。
朝廷虽然能设置养济院,但是实在没有多的力量给他们提供好一些的环境了,仅能维持个生存就算是顶天好了。
大孩子衣服穿完了给小孩子穿,有些孩子甚至没衣服穿,光着屁股根本不敢出来见人,只是扒着土块房子的窗户偷偷打量着外面的世界。
“任瑾,一套《论语》多少钱?”
“《论语》共二十二篇,每篇价格不等,全套大概三十两银子。”
听到这句话,纪霜凝也哏住了,三十两银子可不是嘴唇碰两下就能有的。
这还只是一套书的价格,谁学习只读一本书的?难怪民间学习困难,就算勉强供得起的人家,也都是邻里几套拼出来一套书共用。
贫苦人家一年有没有十两银子都要两说,这养济院中估计有二十个孩子,他们一年能不能收到二十两银子的赈济都要打个问号。
所谓仓廪足而知礼节,这些孩子吃了上顿没下顿,谈什么读书?
不过现在自己也算是咸鱼大翻身了,区区三十两银子何足挂齿?
“任瑾,你回头买一套《论语》送过来,帐走府里就好。”
听到这句话任瑾和李院长都是万分感激,
“小姐高义!日后瑾万死不辞!”
而李院长这边,要不是纪霜凝死死拦着,这个年纪快有她爹大的中年男人,就要给自己跪下了。
一旁的孩子扑闪着眼睛,还不知道他们自己有多幸运。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纪霜凝想了想就算是资助钱财也不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好能给这些孩子们提供一个自食其力的机会。
孩子们也不算小了,简单的工作也不是不能胜任,可惜找不到什么活计。
想到售卖月刊的时候,不少达官贵人都安排下人提前来排队,纪霜凝灵机一动又安排下去:“任瑾,你回去后再向账房支一些银子,给这些孩子每人做一套好一些的衣服。以后让他们给我送月刊去,工钱也从府里支。”
“我们安排专人去送,也免得贵人们给我抱怨有时候去晚了还买不到。孩子们的衣服也都做些好的,这是脸面,可差不得。”
任瑾怎么会想不到这是纪霜凝故意找个说法又给孩子们加衣,又给他们工钱的,心中哽咽也说不出什么话,只能重重的答应了下来。
之后,人们很快就发现在京城一下多了很多捧着一沓月刊走街串巷的孩子们,朝气蓬勃的脸庞给这个城市更增加了些生气。
最开始还只是给贵人送书,后面民间富贵人家也一口气订个一年半载的月刊,让孩子们送上门来,免得自己再去茶馆的时候,被告知已经售罄。
本来只有养济院的孩子们做这个事情,后来贫苦人家的孩子也参与其中谋个生计。
慢慢地人们就开始说哪条街送书的孩子们多,就代表那块地方重视修炼,能出人才,风水就好;达官贵人们听到这些吉祥话更为开心,也不吝于给孩子们些赏钱。
最后乃至富户也会让自己家的小孩去街头巷尾送几次月刊,不是图钱,只为多沾沾书本,图个喜气,说不准以后觉醒修炼天路的概率能大点;书院竟然也推出规定,统一安排年幼的童子一起工作,为了时刻警醒他们需要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