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老杨你说同意皇帝的主张,那我们就给安排妥当。
皇帝一心向学,这不是好事吗?
难道皇帝远离儒者就好了?
正好利用经筵日讲的机会,多对小皇帝灌输儒家思想,让其接受我们文官治国那一套……
实在没理由拒绝啊。
……
……
出了乾清宫。
杨廷和跟蒋冕并肩而行,二人不用回内阁值房,因为当晚轮到他们值夜,这会儿得回家去好好休息。
「难道你没听出,陛下想从年轻人中,找一些人用作私利?」杨廷和皱眉问道。
蒋冕叹息:「此等事,堵不如疏。」
有些事,不是一切都要以你杨廷和的意见为准,也不能事事都向你这个首辅的利益看齐。
不能因为你杨廷和觉得小皇帝要在翰林院中培养自己人,就打击皇帝积极向学的态度,咱是同僚,不是你下属或是奴仆。
「嗯。」
杨廷和不再言语,但看向蒋冕的目光有些不善。
……
……
杨廷和回府后,特地派人去翰林院把杨慎叫回家。
杨慎听说皇帝的意向后,脸上满是喜色,道:「父亲尽管放心,翰苑中多都尊崇您的施政主张,没有不循规蹈矩之人……就算陛下想要拉拢,也不会如愿。」
杨廷和道:「那么多人
,你能确保吗?」
杨慎面带微笑:「选谁去进侍日讲,不是由父亲说了算吗?」
杨廷和摇摇头。
显然他不同意儿子的说法。
我是内阁首辅,又不是翰林学士,更不是詹事府詹事,你怎么能说经筵日讲的人选由我来定?
虽然事是这么回事,但话却不能这么说……
「父亲是担心刘学士会从中作梗?」
杨慎问出个关键问题。
现在翰林院体系中,好像唯一能跟杨廷和叫板之人,就是翰林学士刘春。
刘春该死不死,被朱浩完成个起死回生的神迹后,到现在于翰林院中威望日隆,甚至现在要选个人入阁,有极大可能便是刘春上位。
而刘春压根儿就不是那种什么事都听从杨廷和的存在,尤其是制诰方面,经常有自己的主张,对于杨廷和的意见只是作为参考,而不是全盘采纳。
杨廷和道:「陛下既然想在翰苑中培养年轻人,你先去拟个名单,看谁能胜任。」
「嗯。」
杨慎很有信心。
别的事或许不能帮到父亲,但翰林院的事情……杨慎自问能力不比刘春差,甚至可以取而代之,直接帮助杨廷和掌管翰林院。
知根知底的地方,做的又是「寻找年轻翰林」这种简单至极的差事,杨慎觉得自己一定能办得合乎杨廷和的心意。
……
杨慎回去后,率先找到余承勋。
余承勋不解地问道:「年轻人?翰林院可是苦修之所,能混上去的多半都不年轻了吧?以我们的年岁……能进经筵日讲,不算老吧?」
言下之意,这说的不就是我们吗?
为什么还要找别人?
难道你我不是翰林院中的「年轻人」。
杨慎笑道:「不是有新科甲鼎进士、庶吉士?还有那些留馆之人?」
所谓的留馆,也就是曾经的庶吉士,三年考满成绩优异留在翰林院的人。
翰林院中遴选庶吉士,第一条原则就是年轻。
虽然要混到侍读、侍讲着级别,至少要来个九年考满,但三年留馆的人中,二三十岁的人挺多,平时没什么大作为就是了。
余承勋顺口提了一句:「敬道,好像就挺年轻,比谁都符合条件。」
-wap-到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