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臣者,尽本分、守纲常,是非成败且看天意。切勿着相啊……”
闻言,曹操肃然起敬,“听君一席话,如醍醐灌顶,拨云见日,今日天色不早,来日定当回访以谢。”
“好说,好说。”马谡笑呵呵拱手,在曹操目送下上了马车,扬长而去。
与曹操不期而遇,是马谡一开始没想到的。于是便临时打算在曹操面前卖弄一下见识,混个脸熟,为以后铺路。
所以,这番话格调极其之高,猛一听让人大受震撼;实际上一品,什么内容都没有。
但这种“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的假大空式交流方式,是交拉关系的最佳说辞。
曹操伫立门前,目送马车消失不见,兀自回味了下,忽然发现这个“蔡谡”好像说了些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只是一个夸夸其谈之辈而已!蔡公竟有如此平庸的儿子,可惜……”
说是这么说,曹操第二天还是如约来到了位于洛城城南的蔡家。
这座府邸是蔡邕以前担任御史的时候购置的,党锢之祸流亡江湖期间,一直有仆从打理,不曾荒废。如今重回都城,倒也方便拎包入住。
一进门,曹操就扯开了嗓子喊道:“伯喈兄,别来无恙啊。”
“哎呀,是孟德来了,快请进!”
蔡邕一看到曹操,便喜出望外。二人虽相差了二十二岁,却是一对忘年交,感情深厚。
十五年前,二人都在洛阳为官,在一个偶然的场合,两个文采斐然,意气相投的人一见如故,遂结下深厚的友谊。
要知道,那时候的曹操虽然聪慧,颇有贤名,但是因为出身宦官之后的缘故,很少有士人看得起他,文士圈只有乔玄肯跟他来往。而当时的蔡邕拥有极大的才名,天下士子无不折服。
蔡邕还有很高的艺术鉴赏能力,不管是天文、文学,还是音律,而曹操也是才华横溢,所以二人之间非常聊得来。
除此之外,年少时的曹操还有着正直的信念,彼时的曹操秉承着匡扶汉室的想法,刚正不阿,因此得罪了许多权贵。而蔡邕也是一个非常有报国理想的人,他与曹操治国理念不谋而合。所以两人除了艺术情趣外,从政理念也是相同的。这种精神上的高度契合,让二人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忘年交。
曹操就这样获得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蔡邕的友情,这让年少的曹操十分感激,而且他对于蔡邕也一直都非常崇敬。
所以,虽然昨日惊鸿一瞥之下,蔡琰的美貌深深地印在了曹操的心里,令他念念不忘,但他却没有生出什么非分之想。
这次来拜访,纯粹是来向老友诉苦来了。
“操昨日偶遇令公子,见其谈吐不凡,颇有见识,特来恭喜伯喈兄,老来得虎子,堪称人生一大幸事啊。”
“……”
蔡邕怔住,“孟德莫非认错人了,小儿今年才八岁。”
“八岁?”
曹操也有点懵了,昨天看到那个小子,比他都高半头,你说他八岁?说二十岁也毫不违和啊。
于是就把昨天马谡和他吹的牛皮,一五一十和蔡邕复述了一遍。
……
后院,内室。
马谡正背对着门口,得意洋洋的对坐在床榻上的蔡琰吹牛皮。
昨天他成功地在曹操面前装了大杯,唬得曹操一愣一愣的,这种高光时刻,有必要对这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姐姐详细说说,让她长长见识。
蔡琰双手拄着下巴,听得双目泛彩,笑魇如花,时不时“咯咯咯”轻笑几声,花枝乱颤。
以她的聪慧,自然是知道这个弟弟在狂吹牛皮。
但架不住这个弟弟太有趣了。
即使知道他说的是假的,还是忍不住想听。
听着听着,蔡琰俏脸上神色一变,起身低头束手,非常乖巧的低声道:“父亲。”
马谡吓了一大跳,连忙回头一看,发现身后空空如也,哪有什么父亲。
回过头,蔡琰一只手捂着脸,一只手拍打着床榻,笑不行了。
捉弄弟弟,也是她乐趣之一。
马谡翻了个白眼,继续说道:“阿姐,你是没看到,昨天我一番引句经典,高谈阔论,那曹孟德当场拜服,五体投地,眼睛里都冒出了小星星。直夸我父亲之风,大贤之姿。还说天下才共一石,我独占八斗,他与父亲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正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吹得起劲,忽然看到蔡琰再次站了起来,规规矩矩束手在身前,低头叫了声“父亲”。
马谡脸上一黑:“阿姐,还来?我才不会相信你。”
顿了顿,继续吹道:“那曹操还说,他的才能差我十倍,我以后必将超越郑玄,傲立于大汉文林之巅,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