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两万先锋军集结完毕。
司马懿气势汹汹领军冲出寨门,忽又急急勒马停住,疑道:“诸葛亮善会六丁六甲之法,今见我久不出战,故以此术诈死,诱我出军。今若去追,必中其计。”
“不妥,不妥。先看看再说!”
遂又勒马回寨,令夏侯霸暗引数十骑,去往五丈原附近哨探消息,并特意嘱咐夏侯霸,要仔细观察马谡是否在蜀军大营之中。
却说魏延在渭南本寨中,左等不见马谡有军令来,右等不见诸葛亮有军令来,正自纳闷,却见别部司马赵直来到营中。屏退左右说道:“昨夜三更,丞相已然辞世。临终再三嘱付,令将军断后以挡司马懿,缓缓而退,不可发丧。今兵符在此,便可起兵。”
魏延心里对此已经有所预料,遂问:“何人代理丞相之大事?”
赵直道:“军中一应大事,尽与杨仪;用兵密法,皆授与姜维。此兵符乃杨仪之令。”
“马谡何在?”魏延大惊而起,他没有理由不惊讶,最近军中诸多事务都透着一股子诡异。
本来,丞相若亡,继任者毫无争议,必然是马谡,如果马谡不接这个重任。那便应该是老将赵云接任。他魏延的顺位当在赵云之后。
考虑到赵云那么大一把年纪,掌管一支偏师都有些顾不过来。所以,如果马谡不在大营,那必然应该是他魏延当家做主啊!
可现在大权给了杨仪?
杨仪只是一个主簿。
他也配?
赵直摇头道:“赵老将军身体抱恙,幼常日前已经去了陇山道主持大局。”
魏延心里一喜,一脸正气凛然道:“丞相虽亡,我今尚在。杨仪不过一主簿,安能当此大任?他只宜扶柩入川安葬,我自率大兵攻司马懿。北伐大业正处于关键时刻,岂可因丞相一人而废?”
赵直道:“丞相遗令,教我等且暂退,不可有违。”
魏延怒道:“丞相当时若依我子午谷之计,早就取下了长安!我今官任征北大将军、南郑侯,安肯与主簿断后!”
赵直点点头:“将军所言虽是,然却不可轻动,若动则令敌人耻笑。待我往见杨仪,以利害说之,令彼将兵权让与将军,如何?”
魏延想了想,自己手底下只有一万兵马,杨仪手底下至少有五万以上,便依了赵直的话。
赵直急到大寨来见杨仪,将魏延之语尽数转达。
杨仪道:“丞相临终,曾嘱咐于我,若魏延不听调令,我等自去,不必管他。”
于是杨仪领兵扶柩,徐徐而退,令姜维断后。
魏延在寨中左等右等,不见赵直来回复,心中疑惑,便令马岱引十数骑往探消息。
不多时,马岱回报道:“四万后军大半退入谷中去了,其余诸部不见踪影。”
魏延先是一惊,继而大怒:“竖儒安敢欺我!我必杀之!”
遂问马岱:“公肯助我一臂之力否?”
马岱毫不犹豫点头:“若是马谡统兵,我自服气。若是杨仪,断然难服!我今愿助将军攻之。”
魏延大喜,即拔寨引本部兵马,抄别路望南而行。
他想清楚了,蜀汉的军队体量至少要分为五路。
一路坐镇成都,这部分人马不多,只有三万多人,掌握在陛下手中。一路镇守云州,这部分兵马也是三万多人。还有一部分镇守白帝城,这部分兵马也是三万。其余兵马共计二十万,分为两路,负责北伐曹魏。
魏延的要求不高,大将军一职他知道自己争不过马谡,但这两路北伐军其中一支的主将,他必然是要争一争的。
只要他现在干趴杨仪,拿到军权,哪怕以后陛下刘禅觉得他有些过火,也绝对不会拿他怎么样。
原因无他,蜀汉缺大将。
而他魏延是上将,有横的资本。
……
却说夏侯霸引军至五丈原看时,不见一人,急忙回报司马懿:“蜀兵已尽数退走了。”
司马懿顿足懊恼道:“诸葛亮真的死了!”
正带传令起精兵去追,忽然又顿住,暗付道:“诸葛亮虽死,马谡却至今不见踪迹,倘其若在,我若去追,恐有去无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