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准备攻打楚国,采纳伍子胥提出的先疲楚后决战的建议,先派部分兵力到楚国许多地方以游击战袭扰楚军六年之久,致使楚军疲惫不堪,而后派主力入楚决战,大败楚军。
这便是游击战法的最早案例。
而楚国所在的地区,正是今日荆襄之地。
如果蜀汉想要伐吴,昔日吴王疲楚之计,今日依然可以借鉴。
这也是诸葛亮一直坚持先伐魏国的主要原因,
不单单是吴国不足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也是权衡再三后的结果。
这个年代,还是要讲究一下师出有名的。
背盟这种事,也就孙权那厮经常干。
诸葛亮是不屑于为之的。
马谡组织了一下言语,郑重其事将后世的进化版游击战给搬了出来:“丞相,我所思之游击战法,与前人略有不同。游是走,击是打,游而不击是逃跑主义,击而不游是拼命主义,两者皆不可取。”
“游击战法的精髓是:‘选择合理的战机,选择作战地点、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战斗结束迅速撤退’这五项要素做为基本原则的作战方式,方为真正的游击战
“总结为十六个字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嘶
马谡的话还没说完,诸葛亮就倒吸了一口凉气,瞬间悟通了这种战法的威力。
这不就是草原胡人擅长的“苍蝇战法”嘛。
他一边喃喃自语,回味着其中精妙,一边提笔记了下来。
这时,门忽然被推开,两个身着长袖宽袍、头戴纶巾的中年文士,一前一后走了进来。是杨仪和蒋琬。
杨仪看了眼马谡,又看了眼伏在案台上的诸葛亮,走到跟前拱手禀道:“丞相,粮草器械俱已齐备了。”
诸葛亮回过神来,搁下毛笔。
“威公,公琰,你们来了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杨仪看了眼锦绢上的字迹,饶有”兴趣念了一遍,恭维道:“丞相,好字!笔力愈发浑厚了
你个草包马谡差点笑出声来,连忙扭过头去
诸葛亮平静的看了杨仪一眼,转向蒋琬:“公琰也评一评。”
“笔力浑厚,更胜以往。”蒋琬立在一旁,毕恭毕敬地回答。
看到两个得力助手注意力都在字上,诸葛亮笑着摇了摇头,似乎想到了什么,对蒋琬说道“公琰,此处有威公助我即可,你且将手头事务交付于他,速回成都官暑,代我侍奉陛下。
蒋琬很干脆的应了一声,拱手领命而去。
从始至终,没有一句怨言。
而闻听此言的杨仪,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子上了。
马谡看的暗暗想笑,却又不能在诸葛亮面前表露出来,低头耸肩,忍得好不辛苦。
好一会,才安静下来。
诸葛亮转头开始吩咐杨仪,如何处置凉州事宜,该拉拢谁,该严打谁,该防范谁,一一嘱
一-
咐。
整整交代了半个时辰。
诸多事项相加,少说也有一百多桩。涉及民生,战备、后勤,物资征调,州郡各项工作。马谡光是听了下,就头皮发麻。
这样的活,他这辈子都不想接手
杨仪却丝毫不觉得诸葛亮给他分配的活太多了,不住地点着头,神态还略微有些激动。种种迹象表明,诸葛丞相在给他肩上加担子,这是举国相托的前兆。
所以,他乐意效劳。
“都记下了吗”
“丞相,仪都记下了。”
“嗯"”诸葛亮又像是想起来了什么,瞥马谡一眼。
马谡意会,连忙接过话头:“威公,丞相最近身体有恙,你要勉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