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难度。
核理!
凉州的羌人,那是真滴凶啊。
虽然后世人都把东汉覆灭归结到黄巾起义,但这只是表因。在马谡看来,自汉安帝开始的那场跨度近百年的羌汉战争,才是严重拖垮了东汉帝国经济的真正内因。
换而言之,东汉帝国是先被这场百年羌汉之战拖垮了经济,继而才导致民不聊生,黄巾起义大爆发。
这场百年战争的起因很简单。
汉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朝廷正式下诏撤销西域都护府,召回西域都护段禧、副校尉梁慬、骑都尉赵博,以及驻守伊吾卢、柳中的屯垦兵团。骑都尉王弘奉命召集金城郡的羌人,打算组织一支军队接应从西域返回的段禧、梁慬等人。
这看似无比正常的公务行为,却让一则流言不胫而走,羌人们纷谣传此行的目的是屯兵西域,永远无法回来。一路上羌人不断逃跑,王弘采取高压手段,残酷镇压,终于使局势迅速恶化。
羌人的叛变如多米诺骨牌连锁效应,一个部落接着一个部落叛反。勒姐羌、当煎羌叛逃出塞;烧当羌逃离金城郡;先零羌的分支滇零羌与钟羌乘机大肆杀掠。
此次羌乱涉及的地域极广,包括河西走廊的张掖、武威,以及金城、汉阳、陇西诸郡,通往中原之路被切断。
战事稳定住后,东汉朝廷即要求凉州羌人搬到中原来居住。为了分化瓦解羌族各部势力,东汉朝廷在关东地区修建了600多座新城,用做羌人新家,并以割庄稼烧房子的酷烈手段,强迫羌人东迁至中原居住。
但搬家何谈容易,不管东汉朝廷如何盖房建城,羌人就是不肯搬。
战争也因此一直持续近百年,直到到东汉王朝覆灭后,西凉地区才逐渐被曹魏平定下来。
而这场跨度百年的战争,给东汉朝廷带来了难以承受的经济危机。
仅汉安帝年间,朝廷给羌人建造新城新家的费用就高达240亿,之后的花费更是天文数字,根本无法计算。
在后世,很多人都以为羌族是小部族,人很少。但事实上东汉朝廷不惜发动战争也要强迫羌人内迁,就是因为羌人……实在是太多了。
在东汉时期,生活在凉州的羌人已经与汉人区别不大,他们也是种庄稼吃粮食,不游牧。
游牧的羌人主要生活在青海高原之上,而东汉朝廷要迁移的,正是这部分种庄稼且数量极多的羌人。
自西汉消灭匈奴之后,所有西羌人都没有了天敌,人口迅速醒来爆发。
人口多,外加天天打仗锻炼,凉州的羌人妇女都能持戟杀敌,更不要说男子。汉灵帝刘宏时期的御史郑泰曾言,天下有三种精兵:并凉匈奴、湟中义从和八种西羌,此三种精兵英勇善战,天下人无不闻之色变。
八种西羌指的是生活在青海高原上,保持游牧习俗的羌人,战斗力自不用提;
并凉匈奴指的是并州和凉州的匈奴;
湟中义从指的是居住在金城郡周边的大月氏。金城郡有条河叫湟水,所以大月氏的士兵也叫湟中义从。
这三种精兵大部分都出自于凉州,这也就是为何董卓进京时只带了三千人马,就能让所有人敢怒不敢言的原因。
凉州兵虽少,但是很能打。
建安20年(215年),曹操平定马超、韩遂、宋健,百年羌汉之战才算告一段落。
各部羌人慑于曹操兵锋,纷纷远遁高原或向西迁移,没有迁移的羌人则全部都明面上臣服了曹魏,被安排在凉州东三郡定居。
凉州东三郡,即“金西武”三郡的百姓主体,都是听话不闹事的羌人、氐人和汉人;西五郡则都是一些脾气比较暴躁、不太服王化的羌人。
不过他们明面上是不敢和魏国对着干的。
这就是目前凉州八郡的局面。
难度不言而喻。
分析完“雄霸西凉”下属三个子副本,马谡思维快速发散。
先攻略哪一个呢?
与之前攻略西羌副本时大致相同,这“雄霸西凉”副本下的两个子地图是要带他走进盘踞在凉州西五郡的羌人世界,了解那里的一切,进而为接下来的征伐奠定基础;而“金西武”子地图,则是要与魏国凉州三将斗智斗勇……
或许还得加上司马懿和陇西太守游楚。
张郃虽死,一打五的局面不变。
马谡微微颌首。
心下了然。
望着三个子副本一阵迟疑。
到底该先宠幸哪一个呢?
这三个副本里,难度最大的看上去应该是“金西武”副本,因为司马懿就统军数万驻扎在天水郡,凉州东三郡一但有战事,他随时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来驰援。
所以按照先易后难的策略,最优先攻略的副本当然是……
马谡一指头戳在“金西武”子地图上。
该死鸟巢上,不死万万年。
司马懿,来战!
【是否花费100点,进入该副本。】
“花费,进入!”
【是否花费100点,了解该副本通关规则?】
“不花费!”
这规则还需要了解?
不就是武力通关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