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眼睛一热,“开玩笑的吧?”
刘玉松将烟拍在桌上,“你就说换还是不换吧。”
村长立马拿个小碗换下,将那缺了一只角的香炉递给玉松。
“大兄弟,你要这个干啥?”
刘玉松,“帮人家攒的,我拿一点过手油水,像你这个人家还要去修补,具体的作用我也不清楚。”
这一圈走下来,玉松的自行车篓子里,已经放了不少东西。
除了烟就是钱,只要他看上的都可以淘换回来。
这个东西利润高,他也想清楚了,不能光靠去垃圾场翻,自己也要适当的走街串户,才能寻到真正的宝贝。
等他回到老家,两个弟弟各拎了20斤米给他,算做今年贴补的。
再僵持下去,大家面子都不好看,而且分田到户的事情,他们也只听到一嘴,不一定的。
现在老娘还在,他们也不想过分的撕破脸。
刘玉松,“妈,你想去镇上住一阵吗?我可以背你去。”
二弟,“大哥,妈岁数大了,就在家里好。再说她去了镇上,大嫂也不一定习惯。”
刚才弟兄两个商量过了,如果将老娘挤走,大嫂真的有可能依此为借口,回来要分房产祖宅。
到时候他们还要贴钱出去,更不划算了。
从老家出来,刘玉松的自行车又拐入了隔壁的村子。
这里他也有一些熟人,是从小玩到大的,也有,是跟自己同学过的。
这样转了一圈,又收了一些宝贝,看看天色不早,就回镇上的家了。
刘美娟看他一身狼狈的样子,“哟,不是回老家吗?看来待遇不咋样啊!”
刘玉松憨笑着。
秀兰和东强已经帮着老爸卸车上的货了。
东强拉下左后侧麻袋,“爸,你又去收货了?”
刘玉松,“嗯,咱不能白跑一趟,顺带收一些宝贝啊。”
秀兰吃劲的拎下右边布袋,“妈,这袋子好沉,里面好像是米耶。“
刘美娟,“真是破天荒了,老刘,你弟弟怎么舍得的?这一次回去要田,没跟你急?”
刘玉松,“没你说的那么严重,你的指示我已经回去传达过了,该我的地还是我的,这是今年他们收成的新米,香着呢!”
刘美娟倒不在乎这些米,只是她知道在日后,凡是乡下有田的,生产队里到年终都要分钱呢。
以后乡镇扩充,造桥修路,占用的村里面积,全部要补齐钱款。
农村里面都按照人头分摊下去。
她现在争的是那一点点田地吗?不是,是以后的福利!
至于老刘回去带一些东西,她肯定睁只眼闭只眼,毕竟老娘还在,给点孝敬也是应该的。
老家里的祖产啥的,她也不会逼老刘去争。
毕竟人家离得近,照看着老的。
饭桌上,老刘兴致勃勃的,讲他今天的见闻。
“你们是不知道,你妈的消息比他们乡下的人还灵通呢。”
刘美娟摇手,“去去去!别寒碜我,我也是在卫生所听来的。”
老刘,“这个星期天我准备去城里的,结果没有去成,我这心里一点不得劲。
秀兰,以后休息天你叫春生来家里吃饭。他这个徒弟我带定了,平时学着打毛线,休息天也跟着我学着去收货。
等时间长了,他摸着门道了,就让他去乡下收,我们给付点工钱。”
秀兰,“嗯,春生要是知道了,肯定会高兴的。他现在还说,拿的工资没有我这个正式工高,有些懊恼呢。
以后他跟爸走,再挣些外快,我们的日子也是不差的。”
刘美娟,“秀兰,以后你结婚了,是跟我们一样,小两口在镇上先租个房子,以后再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