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战正酣时,北门突然传来警报——一队倭寇不知从哪里冒出来,正在猛攻北门!而本该在那里的冯远和他的亲兵,却不见踪影。
施公立即带人赶往北门,远远就听到喊杀声。转过街角,他看到一幕骇人的景象:冯远正带着十几名亲兵,与守门士兵厮杀!他们显然是要打开城门,放倭寇入城。
\"冯远!你竟敢通敌卖国!\"施公怒喝一声,拔剑冲上前去。
冯远见事情败露,狞笑道:\"施璔!你屡坏大事,今日就是你的死期!\"他挥刀砍倒两名阻拦的士兵,直扑施公而来。
两人刀剑相交,火花四溅。冯远力大无穷,每一刀都势大力沉,震得施公虎口发麻。几个回合下来,施公渐落下风,被逼得连连后退。
\"大人小心!\"胡雪莹的声音突然响起。她如燕子般掠过战场,长剑直取冯远咽喉。冯远仓促回刀格挡,却被施公抓住破绽,一剑刺入肋下。
冯远踉跄后退,满脸不可思议:\"你你们\"话未说完,一口鲜血喷出,倒地身亡。
就在这时,北门发出一声不堪重负的呻吟,轰然倒塌!潮水般的倭寇涌了进来,守军节节败退。
\"退守内城!\"施公高声下令,\"按第二计划行事!\"
士兵们且战且退,撤向内城。奇怪的是,倭寇入城后,发现街道上空无一人,所有店铺民居大门紧闭,仿佛一座空城。他们迟疑地放慢脚步,警惕地环顾四周。
突然,四周屋顶上冒出无数弓箭手,箭如飞蝗般射向倭寇队伍。与此同时,街道两旁的窗户突然打开,伸出无数长矛,刺向经过的敌人。倭寇阵型大乱,死伤惨重。
这正是施公与方震设计的\"空城计\"——故意放弃外城,诱敌深入,然后在街巷中伏击。倭寇不熟悉城市地形,在狭窄的街道上无法发挥人数优势,反而成了活靶子。
战斗持续到傍晚,倭寇损失过半,残部仓皇退出城外。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倭寇主力仍在,而城中守军已经精疲力尽。
夜深人静时,施公独自站在城头,望着远处倭寇营地的篝火,眉头紧锁。他们急需援军,但最近的卫所也要两天才能赶到。以城中现有的兵力,很难再抵挡一次大规模进攻。
\"大人,喝口热茶吧。\"胡雪莹不知何时来到身边,递上一杯茶。
施公接过茶杯,感激地点头:\"多谢胡姑娘。今日若非你及时相救,本官早已命丧黄泉。\"
胡雪莹微微一笑:\"大人言重了。民女只是尽己所能。\"她望向远处的敌营,\"大人可有退敌良策?\"
施公摇头:\"敌众我寡,唯有死守待援。只是\"他叹了口气,\"不知还能守多久。\"
胡雪莹沉思片刻:\"家父生前常说,倭寇虽凶悍,但内部派系林立。此次来袭的,应该是岛津家的部队。若能离间他们与其他家族的关系\"
施公眼前一亮:\"胡姑娘此言有理!本官记得《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他立即召来李默,吩咐了几句。
次日清晨,倭寇营地上空突然飘起数十盏孔明灯,每盏灯下都挂着布条,上面用日文写着:\"岛津家独吞财宝,欺瞒盟友!\"、\"大明只诛首恶,胁从不问!\"
这是施公的计策——利用倭寇内部的矛盾,制造猜忌。果然,倭寇阵营很快骚动起来,不同家族的队伍开始互相指责,甚至发生了小规模械斗。
趁此机会,施公组织了一支敢死队,由胡雪莹带领,夜袭倭寇大营。他们烧毁了倭寇的粮草和攻城器械,给敌人造成重大损失。
第三天,就在城中守军几乎弹尽粮绝之际,南方地平线上突然出现了大队明军的旗帜——援军终于到了!
倭寇见势不妙,仓皇向海边撤退。明军乘胜追击,斩杀无数,只有少数倭寇乘船逃脱。
扬州保卫战胜利了!全城百姓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施公站在城头,望着溃逃的倭寇,长舒一口气。这时,一个黑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后。
施公警觉地转身,看到是那个曾刺杀他又救了钱万贯的\"无影手\"。刺客依然蒙面,但眼神已无杀意。
\"你是谁?为何\"施公警惕地问。
刺客摘下面巾,露出一张年轻刚毅的脸:\"在下戚家军斥候营统领林风,奉戚继光将军之命,潜入钱万贯身边查探倭寇内应。那日刺杀大人实为取得钱万贯信任,后见大人忠勇,不忍加害。\"
施公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钱万贯\"
林风点头:\"钱万贯只是棋子,真正的主谋是\"他压低声音,说出一个令施公震惊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