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八年春,紫禁城的红墙在朝阳下泛着金光,乾清宫前的铜鹤口中吐出袅袅香烟。这一日,太和殿前旌旗招展,侍卫们身着鲜亮铠甲,手持长戟,肃立如松。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漕运总督施世纶,勤勉王事,清正廉明,特加太子太保衔,赐紫禁城骑马,以示恩宠。钦此。\"
随着太监尖细的嗓音在殿内回荡,跪在丹墀下的施世纶深深叩首,额头触及冰凉的青砖。他身着正二品孔雀补服,头戴镂花金顶朝冠,虽已年近五旬,腰背却依然挺直如松。
\"臣,谢主隆恩。\"施世纶的声音沉稳有力,在空旷的大殿中格外清晰。
康熙帝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温和地注视着这位以清廉着称的臣子。皇帝今日穿着明黄色龙袍,胸前绣着五爪金龙,虽已年过四旬,面容却依然英挺,只是眼角已有了些许细纹。
\"施爱卿平身。\"康熙微微抬手,\"朕念你治理漕运有功,使江南米粮源源不断运抵京师,解朕北顾之忧。紫禁城骑马之殊荣,自开国以来汉臣中不过三人得享,望卿再接再厉。\"
施世纶再次叩首:\"臣定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退朝后,施世纶缓步走出太和门,心中却无半分喜悦。他深知这突如其来的恩宠背后,暗藏着朝堂上汹涌的暗流。作为汉臣,能在满人当道的朝廷中获此殊荣,必会招致更多嫉妒与敌意。
\"施大人请留步。\"一个温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施世纶转身,见是大学士纳兰明珠。明珠身着正一品仙鹤补服,面容清癯,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纳兰中堂。\"施世纶拱手行礼。
明珠微微一笑:\"恭喜施大人获此殊荣。明日骑马入宫时,可要小心谨慎啊。\"
这句看似平常的祝贺,却让施世纶心中警铃大作。明珠与权臣索额图素来不睦,而索额图正是反对漕运改革最激烈之人。施世纶不动声色地回道:\"多谢中堂提醒,下官自当谨记。\"
回到府邸,施世纶立即召来心腹师爷赵明德和贴身侍卫李勇。赵明德年约六旬,须发花白,却精神矍铄;李勇则是个三十出头的精壮汉子,曾在边关立过战功。
\"明日我骑马入宫,恐有不测。\"施世纶沉声道,\"李勇,你暗中检查马匹装备;明德,你去查查这马是从何处调来的。\"
二人领命而去。施世纶独自站在书房窗前,望着院中那株盛放的海棠,心中思绪万千。自从他整顿漕运,断了某些人的财路后,威胁信就没断过。如今获此殊荣,恐怕更会刺激那些人的神经。
次日清晨,施世纶身着御赐的麒麟补服,头戴红宝石顶戴,腰间系着黄带子,整个人显得格外庄重。按照规制,获赐紫禁城骑马的大臣可骑马至景运门外,然后步行入宫。
一匹毛色乌黑发亮的骏马已备好在府门外,这是内务府特意挑选的御马。李勇低声道:\"大人,马匹和鞍具都已检查过,未见异常。\"
施世纶点点头,翻身上马。他虽为文官,但年轻时曾随父亲施琅征战,骑术颇为精湛。马儿似乎感受到了骑手的沉稳,安静地迈开步子。
紫禁城的角楼已在望,晨光中金碧辉煌。施世纶按照礼制缓缓而行,沿途侍卫纷纷行礼。就在他即将到达景运门时,胯下骏马突然发出一声嘶鸣,前蹄高高扬起!
\"大人小心!\"随行的李勇惊呼。
施世纶反应极快,双腿紧夹马腹,一手抓住马鬃,一手勒紧缰绳。然而马儿却像疯了一般,不顾一切地向前冲去,直冲向太和殿前的广场!
\"拦住那马!\"侍卫们高声呼喊,却无人敢真的上前。受惊的马匹力大无穷,若被踢中非死即伤。
施世纶只觉得耳边风声呼啸,眼前景象飞速后退。他心知若让马冲入太和殿范围,惊了圣驾,便是死罪!危急关头,他想起年轻时在军中学到的驯马之术,猛地一拉缰绳,同时身体后仰,迫使马头高高抬起。
马儿前蹄再次扬起,几乎直立起来。施世纶看准时机,从马背上一跃而下,在地上滚了几圈卸去冲力。那马失去控制,继续向前冲去,最终被侍卫们用套索制服。
\"施爱卿无恙否?\"一个威严的声音传来。
施世纶抬头,见康熙帝不知何时已站在台阶上,身后跟着一众惊慌失措的大臣。他连忙跪地叩首:\"臣罪该万死,惊扰圣驾!\"
康熙却大笑起来:\"爱卿何罪之有?朕看你方才那身手,骑马比窦尔敦盗马还精彩!\"
这句玩笑话让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下来。施世纶却注意到,皇帝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