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人月两团圆。”十二娘温柔的搂住夏荷。月光如练,她终于有家人了。
第二日,十二娘起了一个大早,窗户大开,清新空气涌了进来。姜姚则赖在她床上呼呼大睡。
“懒婆娘,她这模样,你不说说她。”吕雁站在东厢外与十二娘说着话。
“小姑娘,长身体,贪睡再正常不过。”十二娘对窗理鬓发。
“十二娘,你在家看锦书,我去燕春楼打牌。”吕雁不屑理夏荷,她扭着腰出了门。
姜姚打着哈切蹲在归园门口,她连进门的资格都不具备,一群壮汉拦在门外。
“李三思,龟儿子给老子滚出来。”姜姚朝归园里大喊大叫。时值中午,她饿得前胸贴后背。
“李三思,古画还要不要。”姜姚背着那画筒,如若不是这破画能换钱,她真想撕烂它。
守门的壮汉不堪其扰,围了上来。
“你们要干嘛?”姜姚警惕望着两壮汉,打架,她未必打不过。
“小娘子,你若再大喊大叫,我们只能报官了。”那两壮汉手持木棒,一副尽职尽责的模样。
“我找李三思,你让李三思出来。”姜姚重复着刚才的话语。
“小娘子,小的不知谁是李三思,请回。”其中一个壮汉冷漠说道。木棒敲在石板上,哐哐响。
归园这店的东家不是李三思吗?不可能吧?加盟性质的吗?这朝代有加盟的说法吗?
“小哥,你上楼问问,李三思。细皮嫩肉,浓眉大眼的少年,归园的东家。”姜姚尽力描述着李三思的样貌。除了知道他本人面如冠玉,她想不到其中词汇。
“小娘子,东家姓俞。”一壮汉冷冷说道,他双手环胸。
“俞?李?这两者毫无关联?”姜姚嘀咕道。看来她弄错地方了。这古画,看来是无人认领了。
璎珞书院连着国子监,她不敢鱼跃雷池半步。谢烨是心魔,他可能出现的地方,她都害怕。
秦淮河白天人不多。姜姚沿着弯弯曲曲的河道走。停泊在河两岸的花船华美异常,富丽堂皇外观让她叹为观止,什么时候她也能逛逛花船。
“金鱼面,金鱼面。”有个妇人挑着扁担在兜售小食。
金鱼面是什么面?姜姚好奇,那小小金鱼不可能炖汤吧?她寻着味,好奇的走上前去。
“大婶,金鱼面是啥?”姜姚吞咽着口水,浓重的鱼腥味窜进了鼻腔。
“金鱼面,发财面。”大婶笑嘻嘻掀开锅盖。锅里炖着数十条小黄鱼,汤色浓白,咕咕冒着泡泡。
“黄鱼面?来一碗。”姜姚摇头,这大婶真会做生意,黄鱼叫金鱼。黄金黄金。黄与金本来就是同一个意思,她这样叫没错。
粗面条在锅里翻滚,黄鱼则在另外一锅里煨着。一条黄鱼一碗面条,人间美味。
姜姚一边吸溜着面条一边擦汗,可惜天太热。她坐在河畔扇风,这距离能望见璎珞书院与国子监。这位置实在是不错。
“老婆婆,金鱼面来一碗。”一个脆脆男声响起。
姜姚抬眼,此人面熟的,他好像在那里见过。
“伴,伴鹤,鹤!”姜姚口中全是汤汁,她含糊不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