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研究员疯狂敲击键盘:“计算机模拟显示三十六小时撞击率是90,但观测数据却显示轨道有微小偏差,这完全说不通……”
容遇看了眼电脑,拿起一张纸,飞快写下几组基础数据,然后记录下计算机的演算结果。
她一言不发,坐在桌子边上,笔尖在纸上唰唰唰写出一大串方程公式,她写得很快,几乎不需要任何思考……
离她最近的研究员看了一眼纸上的公式,愣住了。
她写的不就是计算机上的演算过程么,照着抄?
可她头都没抬,不太像是在抄。
那么,就是背下来了?
竟然过目不忘?
很快,他更惊讶了。
当容遇写到第三张草稿纸时,内容和计算机的推演过程不一样了,她写的速度也慢下来了,时不时拧眉思考,甚至咬自己的指甲,非常专注,好像周边的一切都不存在。
林让做了个禁音的手势,让大家继续忙。
容遇独自算了一个多小时,这才抬头喝了口水,问道:“师兄,我能借电脑查点资料吗?”
旁边的研究员猛地抬头。
师兄?
容遇是林教授的师妹?
云筱元教授的学生?
云教授不是轻易不收学生么,破例了?
不过,一个学校的学生,一般也会称呼师兄妹,或许,容遇和林教授是同一个母校吧。
林让将位置让出来。
她点开资料库,再度沉进去。
中午用餐的时候,林让叫了她好几声,她都没听见。
林让扶额。
难怪老师会选中容遇,因为老师也是这样,只要忙起来,不用吃饭不用喝水,甚至都可以不上厕所,简直逆天。
晚餐时间,林让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强行把容遇手里的笔杆子拿走了:“吃了饭再继续,不然我送你走。”
容遇妥协了,拿起饭盒,大口大口吞咽,不到五分钟解决。
然后继续趴在桌子上演算。
屋里的四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莫名觉得自己似乎有点儿太懒了。
直到晚上近十点钟,容遇终于呼出一口气。
她对这几十年来的航空理论实践发展不太了解,花在这上面的时间太多太多了,不然可以更快。
“计算机的演算,是从这里开始出现偏差……”她在纸上公式上画了个圈,“你们忽略了太阳风对小行星表面物质的剥离效应,虽然这个效应很微小,但在长期演化中会显著改变小行星的质量分布……因为这是新发现的小行星,计算机没办法精确这个剥离效应是什么数值,所以算不出……”
她用的是假设法。
一个数值,再一个数值,假设,论证,反向推导。
“正确的轨道应该是这样,在近日点会有轻微偏转……”
年轻的研究员颤抖着手,将容遇的计算结果输入计算机。
屏幕上,出现一条完美的椭圆轨道,与观测数据完全吻合……
四个人瞳仁紧缩。
“计算机跑了三天的演算数据,竟然输给了你手里的笔杆子。”
“你这脑袋,竟然比电脑还恐怖。”
容遇一笑。
她出国留学那阵,国外刚兴起计算机,那时候,她和计算机比过计算速度,她更快,所以,她还被几个外国佬同学笑称为人造超脑。
不过现在计算机发展速度太快了,论速度,她肯定拼不过电脑。
但电脑毕竟也是靠人类输入的数据模型才能运行,说到底,最终比的还是人脑。
“你帮我们大忙了。”林让对助手道,“这个结果直接发给航天所那边,今天就先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