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赵家是不知道一袋鱼干,换回来一个消息。
他们正整理出海要带的工具,早上起来,大哥看没啥风,应该能出海,挨个喊起来,赵母在热饭,昨天剩的,他们整理好网,桶,麻袋,烧火钳,钩子,螺丝刀等工具,饭菜也好了。
吃一口推着板车一起去码头,阿健来赵东家蹭着吃的,李奶起来要热饭,赵东没让。
板车老样子放在胖子院里,该放船上的也都放上去,三条小船缓缓驶离码头,向着海洋深处驶去。
这次到孤岛也是差不多2个小时,太阳还没出来,看不出来有没有带鱼,早晨还有点冷。
到这边刚好赶上退潮。
赵东说“爹咱先上孤岛讨海看看,现在冷,退潮,昨天还有大风,晚点太阳出来反光咱在撒网。”
“也行,大风天,村子那边感受不大,海上浪要大很多,这个孤岛也挺大,上去看看也好”赵父这个老渔民都同意,其他人更没意见。
三条船围着孤岛划一圈,选在两个孤岛连着的缓坡,船慢慢划过去靠岸,拿着淘海工具,带着的都拿下来,万一用的到呢。
“哥,你看礁石上,麻麻赖赖的都是贝类吧”远看有密集恐惧症的估计要晕倒,数量太多,太密集。
“握草,还真是,这里三个岛,这还只是其中一个,今天没带鱼我们也能赚不少”
“二哥说的也对,怎么也能赶上机动船一天收获,10多块钱能卖上”赵东说完挑一个最大的海蛎子开扣。
礁石上的淡菜有的地方也叫海虹,
海瓜子,稚贝,牛眼睛,海蛎子,青口贝,还有各种螺,和生蚝。
内陆人分不清海蛎子和生蚝,有不良商贩拿海蛎子当生蚝卖,其实它们是有区别的,海蛎子肉淡青色,生蚝比较白,海蛎肉要粗糙,生蚝肉细腻饱满,比较鲜甜。
这些都是看到的,个顶个的大,礁石上被密密麻麻的长满。
还是孤岛好,咱们后月亮湾最近都有人过去,昨天淘海还遇到村里人,更别说码头那边,天天有人过去淘,礁石上的海蛎子,淡菜等更是小的都可怜。
几人分开走先看看有没有大货,回来在慢慢挖。
“鲍鱼,我这边有野生的鲍鱼,好大个”
“这里佛手也好多,长的也大”
佛手也叫笔架,藤壶,生长在有海浪冲击特别强的岩石缝,个别的也会寄生在鱼体上。
“我发现一片牛眼睛”
牛眼睛各地叫法都不一样,有叫环文蛤,铁蛤,海蚬,赤嘴仔等……。
沿海城市都有分布,而且肉质比较鲜美,营养也丰富,青蛤属的贝类颜色比较鲜艳,长的也有特点。
“这边礁石都是紫菜,满朝的时候过来带点回去晒干,打汤,煮面放点,家里没多少了”
“礁石上的辣螺也叫辣波螺和晒不死香波螺,据说温度多高都不死,马蹄螺,青虾螺,芝麻螺,花螺,旺螺,我都看到了”
辣螺生长在石块下,岸边岩石缝隙比较多,不宜多吃,容易闹肚子,海边人会淘一些回去自己吃。
一座孤岛看一圈,几人各自拿着工具,挖自己想挖的。
赵东拿着桶还在溜达着,看到岩石缝隙一片的佛手,密集成群一簇簇,这东西也值钱。
拿出螺丝刀,一手伸到岩石缝去挖,一手在下面接着,一点一点的挖,直到这一片被挖干净,才起身在溜达。
礁石上不值钱的先不挖,个头大值钱的挖下来。
赵东都想好了,他大姐要在家住一段时间,孩子一个人在家看着就行,其余人赶上大潮带过来挖,挖一次够家里吃好久。
走过去看到阿健,桶里大的小的啥都有,“别什么都挖,挑大的值钱的,这些自家吃的大潮让家里过来挖”
“哎呀,我咋没想到”
“你看到别人说一下,你这桶小的到麻袋里,大的也单独装卖钱”说完又找值钱货去了,没在管阿健。
“谁让这里货太多,哪个都想要,都不想动地方,就在这一直挖,收货太多也烦恼”阿健自己嘀嘀咕咕的。
赵东挺高兴的,这次还是麻袋,桶都没少拿,他娘说了“你拿着放小屋里,也不占地方,用时没装的有你愁的”
他娘嘴一定开过光。
水桶装满以后拿下去,放在旁边空地上,又去拎一个桶,这次也拿一个麻袋,他们来的早,海水一直在退,礁石大部分都漏出来。
赵东要找一下看看有没有搁浅的鱼类,走走停停,看到两只石头蟹,几条小鱼,没有什么大收获。
转身朝礁石下面走,走到滩涂这边,赵东呆的这个孤岛退潮后裸漏的沙滩是一大片,还有的地方是一小片滩涂。
滩涂要靠边走,不然脚踩一下就陷进去了,不好拔出来,并且会弄一脚泥,沙滩还好,可以在上面自由行走。
赵东在滩涂看到几条弹涂鱼,还有两只招潮蟹,蛤蜊也不少,还有各种螺,老规矩先捡值钱的。
火钳把两只招潮蟹放桶里,就看边上也在动,扒拉一下,哦豁,大青蟹,藏在泥巴里,伪装的够深,要不是招潮蟹把它暴露都发现不到。
赵东想:多抓几只青蟹,这次淘海也能不少赚。
这边滩涂都让赵东用火钳扒拉一遍,又扒拉出6只青蟹,滩涂在没啥收获,赵东往下面走,一直走到潮水退到的最低处。
在浅海水面四处看,突然就眼睛一亮,他看到潮水里的岩礁上吸附着深褐色,黄褐色和黑绿色,浅灰色,银灰色的贝类。